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与都市快报、省科企新质生产力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科普系列活动在省科技馆正式启动。
首场活动聚焦“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带领公众穿越46亿年地球演化史,揭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重塑地球科学研究的奥秘。未来一个月内,省科协还将推出三场活动,由四位院士分别揭秘浙江布局的四大“国之重器”,让尖端科技从实验室走进公众视野。
本次活动还被纳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让广大公众走近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项目等“国之重器”,激发以青少年为主的公众科学探索热情和创新想象力。
四大“国之重器”点亮浙江科创版图
01
深时数字地球(DDE)——46亿年地球“时光机”
领衔主讲
院士
周成虎(中科院院士、DDE发起人之一)
核心突破
整合全球地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涵盖生命演化、地理变迁、气候演变的四维(空间+时间)数字模型,重建地球46亿年演化史诗。
使 命
协同全球地球演化数据,促进地学知识共享,实现地球系统理论创新,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02
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捕捉宇宙最微妙的信号
领衔主讲
院士
房建成(项目首席科学家)
核心突破
在杭州打造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的“零磁”空间,探测近乎消失的磁场信号。
应 用
推动脑科学精准测量、心脑疾病机理研究,并有望替代功能核磁共振,实现高端医疗装备“中国造”。
03
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操控时空的“重力魔方”
领衔主讲
院士
陈云敏(项目首席科学家)
核心突破
通过高速离心机创造千倍重力环境,实现自然现象的“缩时”与“缩尺”(如1分钟完成泥水自然沉淀1天的分离)。
应 用
加速地震模拟、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助力杭州成为全球超重力科研中心。
04
重离子治疗装置——狙击癌细胞的“毫米级猎手”
领衔主讲
院士
谭蔚泓(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
核心突破
利用接近光速70%的碳离子束,依托“布拉格峰效应”在肿瘤深处精准释放能量,误差小于2毫米。
应 用
适用于难治性肿瘤,已开展多例成功治疗,推动放疗技术跨代升级。
首场活动:院士带公众破解地球密码
以《从“四大演化”到“四深探索”》为题,阐释地球作为“深空、深海、深地、深时”的四维动力系统,并展示DDE如何通过云计算重建地球演化模型。DDE计划是中国科学家发起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不仅促进了全球地球科学家与数据科学家的合作交流,也为研究地球物质演化、地理环境变迁、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气候演变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视角。
名词链接
●大科学装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大科学装置,被称为基础科技创新的国之利器,如中国天眼FAST。
作为一个国家科研基础设施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大科学装置是支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台,其建设和运行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核心、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必不可少的科技基础设施,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并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
●国际大科学计划
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是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的重要途径。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理念,推动中国科学界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提供服务全球的科技公共产品。
中国深度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持科学界发起了“深时数字地球(DDE)”“海洋负排放(ONCE)”“人体蛋白质组导航(π-HuB)”“国际子午圈(IMCP)”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