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质生产力观察丨中贵重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新机

传统产业体量规模大、市场需求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底。近年来,位于盐城的江苏中贵重工有限公司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蓝本。

中贵重工创建于2009年,起初只是一家从事煤矿用锚杆钻机、锚索张拉机具等小型煤矿支护工具制造的小微企业。2013年,市场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贵重工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作出战略抉择——依靠科技创新闯出一条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突破的新路子。

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一年多的潜心研发,企业成功开发出第一代液压锚杆钻车产品,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一煤矿成功投运。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迎来整体复苏,中贵重工再次抓住机遇,抢占市场制高点,相继开发了掘锚机、煤矿用锚杆转载机组、煤矿用液压锚杆钻车等15个型号26个品种的煤机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跃升。

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大型煤机产品的设计更是需要机械、液压、电气、智能化等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近年来,中贵重工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引才理念,吸引众多科技人才加入。企业还成立中贵重工沈阳研究院,吸引7名技术人员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对产品进行延伸开发。目前,中贵重工的技术研发人员达30多人,企业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成为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积极构建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间的新型合作关系,以创新思维打通产学研合作‘金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中贵重工技术副总经理李钦彬说道。中贵重工十分注重产学研平台建设,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河海大学、盐城工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建有河海大学、盐城工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同时聘请上述高校的相关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助力化解企业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企业再次创新合作模式,联手盐城超算中心设立中贵智能装备科技公司。“中贵重工有市场、有需求、有资金,超算中心有技术、有人才、有平台。”李钦彬说,依托盐城超算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算力资源,中贵重工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以电控箱产品为例,以往中贵重工外购的价格是每台20万元以上,通过联合自主开发,成本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实现降本增效。

“2025年,公司将持续强化人才引进,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深耕煤矿智能化建设,努力做好掘锚护一体机和成套快速掘进装备的延伸开发。”江苏中贵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步根表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