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渭川印象•非遗之美】橄榄核雕 方寸之间显身手
武山县融媒体中心3月31日讯(记者 薛小瑞 刘敏 关正庚)说起核雕,总会想起《核舟记》,作者魏子敬称赞王叔远这个“技亦灵怪”的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武山县也有一个专工橄榄核雕的,他叫康荣祥,今年四十出头。他自幼喜爱手工制作,曾入伍从军、戍边缉私,眼疾手快,练就了一身好枪法。视力好的先天优势和部队锤炼出的干脆利落的品质,为他今后在方寸之间大显身手赢得了更大机遇。
橄榄核雕又名广州榄雕,原本是广东地区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和武山旋鼓舞于2008年一道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荣祥就是在南方打工期间学到这门手艺的。
2000年,在广州打工的康荣祥第一次接触到核雕,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此与核雕结缘,而后拜师学艺,苦心钻研,二十年如一日痴迷于其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康荣祥的榄雕作品风格在表现题材、作品样式、文化内涵上有了更多创新和丰富,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集大气精致于一体,特别是所雕刻人物面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自然逼真,立体感强,深受广大核雕爱好者的青睐。
“这是一件橄榄核微雕文创产品,表现题材选自世界第一摩崖大佛——武山水帘洞拉梢寺石窟一尊菩萨造像,作品的创作源于吸收地域文化元素,弘扬丝路文明,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创产品这个初衷。”他设计制作的武山县水帘洞摩崖石窟菩萨“东方维纳斯”核微雕作品被武山县博物馆收藏。
他告诉记者,“核雕首先要选料,选取核壁厚而细腻、坚硬且自然发红的橄榄核,然后用铅笔在核上勾勒草图,第三步就是打坯,在线条文路上进行粗刻成胚,去掉多余部分,雕出大体轮廓。再是细刻,在粗胚基础上运用各种刀具技法,精雕细刻,这道工序最重要,如果操刀失之轻重,这粒核雕就废了。”在现场展示时,只见刀起刀落,或铲或切,游刃有余;在雕刻人物面部神态时,尖刀在毫厘之间起舞,精雕细琢之后,眼睛、双眼皮、头发丝等细节刻画栩栩如生,精细入微。
方寸之间显身手。良好的技艺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刻苦磨练。“核雕的制作,对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灵敏能力也有很高要求。核雕这门工艺属于功夫活儿,心浮气躁是做不出来的,榄核又小又硬,雕刻时,手指难免会被刀具锉伤,这就更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否则只能半途而废。”
康荣祥在微型雕刻工艺中,十年磨一剑,成长为一名雕工精巧熟练、刀法干练细微的核雕艺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天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武山县民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武山县玉雕协会理事、武山县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他一如既往的探索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的超越自我,作品多次参展 “天水旅游作品展”“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兰州国际收藏博览会”“敦煌文化艺术节”,荣获第十五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创新“一等奖”“二等奖”和制作技艺“三等奖”。
雕刻是细工慢活,不能一蹴而就。作为武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橄榄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康荣祥表示,“这门技艺的传承就是要一刀一刀的刻下去,我希望未来的传承人不仅可以接下我手中的刀,更应该时刻牢记一句话‘一刀一刻,一瞬永恒,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