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大碗

1985年,哈尔滨热电厂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乡水田村铺设管道施工时,发现有窖藏瓷器。黑龙江省博物馆闻讯后,同相关部门立即前往。据了解,瓷器出土于距地表约1.5米的1平方米内,分七八处,成摞放置,每摞10件左右,依大小、上下顺序覆叠,间置壶、罐。经鉴定,这些瓷器归属有定窑、钧窑、临汝窑、耀州窑、磁州窑,还有仿定瓷器和高丽瓷。

这次为大家介绍的这件钧窑大碗便是其中一件,口径21.7厘米,高10厘米,米色口、橘黄色足,胎体呈米黄色,釉色呈天蓝色。釉厚,有堆脂、流釉现象,棕眼多。施釉不到底,推测是将器物外底加垫饼或垫圈置于匣钵内焙烧所致。

经考古学家研究得知,这批窖藏瓷器跨越宋、金、元三个朝代,其中钧瓷釉厚堆脂,施釉不到底,有棕眼、开片,光泽差,这些都是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钧瓷从唐代兴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赢得了赞誉,倍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垄断为官窑,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宋以来,由于钧瓷盛名于世,各地竞相仿制,仿钧之风波及全国,并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尤其到了金元时期,更风靡一时。

十三世纪初叶,蒙古族崛起,先后灭西夏、金和南宋。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下设开元路、水达达路,对黑龙江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并派军队屯田镇守,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发展与繁荣。黑龙江地区考古发现有元代文物,是元朝开发和经营黑龙江地区的物证。(黑龙江省博物馆冯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