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1627)八月,信王朱由检登基成为新皇帝,魏忠贤也在这一年失去往昔的荣耀,一脸落寞地走在去往凤阳的路上。
对于朱由检的安置,魏忠贤内心十分复杂,更多的是不甘。当他走到距离阜城二十里处,收到李永贞传来的消息,朱由检已经传旨锦衣卫千户吴国安,前往捉拿魏忠贤,原因是魏忠贤不思悔改,豢养亡命之徒,蓄谋叛乱。
“致将素畜亡命之徒,身带凶刃,环拥随护,势若叛然,朕心甚恶”——《明史》
魏忠贤闻此消息,行至阜城落脚后,唤来李朝钦,二人推杯换盏,满是凄凉,自知死到临头,且崇祯定然不会轻饶,豪饮至四更时分,二人双双自缢而亡。
魏忠贤死讯传来,崇祯得知他先一步离世,愈加愤恨,果然未能对魏忠贤网开一面,魏忠贤虽然已死,仍“诏磔其尸,悬首河间。”或许,这便是多年来为祸朝廷的报应吧。
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此事却仍然有人质疑,魏忠贤明明是一位在天启皇帝面前都称九千岁的人,在明朝皇帝之下可算是“只手遮天”,为何会被年仅17岁,且刚刚登基的崇祯轻松扳倒呢?
崇祯能够轻易去掉魏忠贤,最根本的原因要感谢朱元璋,因为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便想着如何能够传朱家大明江山于万世,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强皇权,削弱一切他能想到的可以影响皇权的势力。
在明朝以先,宰相曾经架空过皇权,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索性一劳永逸,直接废除宰相制度;大族豪强或者皇亲国戚也曾经凌驾过皇权之上,朱元璋便对大族豪强进行限制,并且选一些没有强大背景的人家来做外戚,这样便于皇权稳固。
诸如此类,朱元璋做不少事情,也将明朝的皇权仅仅抓在手中,却唯独漏下皇子。朱元璋尽管做很多准备工作,最终,朱棣还是成功造反,但是这一点在朱棣这里得到加强,朱高煦的造反也就失去成功的土壤。
明朝又有锦衣卫的存在,皇权固若金汤,一切的权臣在皇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无论是嘉靖时期,首辅位置坐近二十年的严嵩,还是万历时期,首辅、帝师、托孤重臣的高拱,都在皇帝的一张圣旨下,瞬间便灰飞烟灭,根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魏忠贤,天启年间的“九千岁”,天启皇帝的代言人,甚至有加自己意思于皇帝之上的事情发生,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面对皇权时却依然没有反抗之力,这是大明朝为皇权带来的从根本上的压制,权臣不行,掌握大权的太监也不行。
魏忠贤固然势力庞大,遍布朝野,甚至在宫中也广布党羽,但是他这样权力的根却在于皇权,当崇祯不愿意使用他的时候,他也就瞬间失去所有,从天上到地上,仅仅是崇祯的一念之间而已。
但是,天启帝在临终之前曾对弟弟朱由检嘱咐过,“忠贤宜委用”,朱由检为何不顾哥哥的遗言,而非要置魏忠贤于死地呢?
太监干政的基础,其实不是太监掌握权力,而是太监代言权力,天启帝酷爱木匠活,精力全都消耗在木匠工作上,对皇帝工作的处理,便被魏忠贤钻了空子,也就是所谓的“代言”。
嘉靖不上朝,但是却视听皆在,严嵩一党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所以严嵩是嘉靖的棋子,掌控在嘉靖手中。
天启帝则不然,他的信息来源并没有自己的有效系统,而是来源于魏忠贤,如此一来,魏忠贤替代天启帝的并不仅仅是手的作用,而是还包括了眼、耳,甚至是口。
魏忠贤之意,往往便堂而皇之地成为天启帝之意,他也因此祸国殃民,大行其道而无所顾忌,成为一个大奸臣,甚至当着天启帝的面,也有人敢公然称他为九千岁,天启帝自然可以废他,但是天启帝没那么做,因为他觉得魏忠贤有用,因为他听到的信息,被魏忠贤掌控了。
朱由检登基后,他不仅不爱木匠一类的内容,反而是一个励精图治,志向成为一名卓越皇帝的人,这样的人自然不需要一个太监来为他代言,所以,魏忠贤失去了他的作用,成为朱由检做一位励精图治皇帝的绊脚石,必须要清理掉才行。
除此之外,朱由检与魏忠贤其实渊源已久,朱由检对他的不满也早在做信王时就已经放在心中。
忠贤诬后父谋立信王,欲兴大狱。——《明季北略》
朱由检做信王时,曾经为了对付皇后张嫣,诬陷国丈张国纪,谎称张国纪欲立信王为帝,也就是说张国纪谋反,但是此事却牵连了信王,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去,心胸再宽阔之人,恐怕也要忌恨在心,朱由检自然对魏忠贤十分不满。
魏忠贤也因为忌惮朱由校与朱由检的亲密关系,这才就此作罢,没有继续深入下去,如果换做别人,恐怕会有灭门之祸。
天启六年,朱由检这一年已经十七岁,魏忠贤对他十分忌惮,“欲封国以远之,劝熹宗命王出府成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魏忠贤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付信王朱由检,他早就看到朱由检对他的威胁。
信王成婚,并且搬出宫去,魏忠贤得偿所愿,并且变本加厉,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之便,不给信王朱由检建立信王府,导致朱由检的婚姻一波三折,堂堂朱由校的嫡弟信王,结婚居然为“婚房”犯愁。
相信已经结婚的朋友,都能理解魏忠贤此举对朱由检来说,有多么可恨。好在英国公张惟贤在此时伸出手援助,拿出一套旧房子,促成了信王的婚事。
魏忠贤作为奸臣,不仅祸国殃民,连信王都要受他欺辱,信王登基为帝,自然于公于私都会处置魏忠贤,这是魏忠贤欠下的债,也是他该承受的恶果。
朱由校病危之际,说了句“吾弟当为尧舜”,肯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接班人,朱由检听到朱由校的话,并没有感到喜悦,而是感到十分恐惧,他真正惧怕的人是魏忠贤。
朱由校命不久矣,朱由检被接入皇宫,这本是好事,却让朱由检担惊受怕,因为前去接他的人,正是魏忠贤的心腹涂文辅。
朱由检在皇宫中寝食难安,他害怕有人刺杀他,于是向侍卫要了一把刀;他害怕食物有毒,只吃自己从丈母娘家带来的干粮。
在朱由检心中,他与魏忠贤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势同水火,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大敌。
事实也是如此,魏忠贤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并非一日,他虽然是一名太监,但是也生过“垂帘听政”的心思,只不过这样的想法太过荒诞,受到朝臣的反对,最终没能实施。
魏忠贤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夺皇权,他最了解自己,他只是皇权的代言人,一旦皇权不再青睐他,等待他的便只有死亡,他如果想继续掌权,就要控制皇权。
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明史》
魏忠贤死后,客氏也难逃一死,在抄家客氏时,却意外得到八名宫女,这几人都身怀有孕,原来这才是魏忠贤的“后手”,他打算“伪造”一个朱由校的皇子出来,以此来控制皇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朱由校死的太早,这个计策也只能“胎死腹中”。
综上,朱由检轻易除掉魏忠贤,是明朝皇权压制太监,有着绝对的优势,同时也因为朱由检的小心谨慎处理,因为魏忠贤的势力分布极广,稍有不慎便容易造成局势失控,所以,严嵩、高拱垮台很快,但是魏忠贤垮台,朱由检却用了数月时间,这已经是明朝皇帝处置太监的超长用时,也足以体现魏忠贤在明朝的势力庞大,只不过他所谓的“只手遮天”,只是在皇权的基础上,却并不能与皇权抗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