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围着普通AI用户干点正事儿了

作者|骆轶航

当我收到小红书 “ 独立开发大赛” 的评委邀约的时候,是错愕了大概五分钟的。

这年头搞 AI 应用开发的,谁还没参加过几场 “独立开发大赛” 啊。以我侧面观察和参与组织的经验,真正能组织起一场像模像样的独立开发大赛的机构,得具备三个要素的至少其中之一:

A,提供基座模型,由大模型公司组织或赞助,指定开发者用特定的基座模型开发 AI 应用,收集相关案例。

B,提供云服务基础设施,说白了就是赞助算力,吸引开发者用特定的云服务及其开发工具组合,开发 AI 应用和工具,这是一种云服务的获客手段。

C,提供 VC 投资,明码标价,冠军投多少钱,亚军投多少钱。它要求 AI 开发者也把自己当 AI 创业者,做一个有连续成长性的 AI 工具和应用。这是有志于投 AI 应用赛道的 VC 们发掘 AI 应用创业者的方法。

小红书呢?它搞“独立开发大赛”,以上三条一个也不占啊。自己不开发基座模型,不提供云服务,不承诺投钱,你凑的是哪门子热闹?

主办方跟我说:我们有真正的 AI 用户啊。

讲真,接受这个观点,我大概也就花了5秒钟。我一直觉得小红书上讨论和学习 AI 的氛围很浓,我甚至能刷到最新的论文概要,再自己去搜罗细读;小红书上 AI 公司和 AI 产品的讨论也是真的不少。但我明明看到,却一直有意无意忽略的是:小红书是人们“玩” AI 玩得最“疯”的中文社区。

两年的 AI 狂飙,社会上的太多平台和机构,给 AI 公司、学术机构和 AI 明星人物提供了各种“高谈阔论” 的舞台,聊 Scaling Law,聊对 AGI 的理解,聊预训练和推理的演进趋势,聊 AI 应用出海,聊 AI 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但你发现没,大家就是不聊 AI 用户。

你不聊 AI 用户,其实人家也不太爱理你。真正的 AI 用户看待一个“做 AI 的”视角是相当平视的。管你什么清华学霸、顶刊常客、融资数亿。你的 AI 产品,无论是个模型,还是个工具,用户的立场就是:它能用来干啥,用的体验爽不爽,解决没解决需求和问题,满足没满足情绪价值。而你其实不难发现,这群不爱扯淡爱上手,不爱清谈爱体验的 AI 用户,在小红书上是扎堆的。

比如,你大可以问问“胃之书”的开发者赵纯想,是参加 AI 行业论坛分享 AI 开发的心得和展望未来的趋势,还是泡在小红书上获得用户的需求、灵感和反馈,哪个更能给他带来充实的获得感和下一步开发的动力。

比如,你还可以问问 AI 生成艺术感二维码的 “QRBTF” 的开发者倪豪,是谈论如何通过 AI 应用实现 AGI,还是在小红书上遇到那群“爱上了”形形色色 AI 创造的二维码,同时又抛给他难题和需求的粉丝、品牌和商家,更能让他清楚下一步该干什么。

比如,你要不然去问问 “OK记账” 的开发者叶孤城,是找个 VC 聊聊如何实现一年200万美元的 ARR,还是在小红书社区搞一场“冷启动”,验证产品的最小可行性,接受夸赞和吐槽,被提出各种需求,更能让他明确产品迭代的节奏,以及产品最终可能长成什么样子。

你跟用户在一起,用户自然跟你在一起。你忽略了用户在哪儿,用户也不 care 你是谁。

我曾经去年参加一个论坛的时候吐槽过:中国现在是三个 AI 圈,学术界的 AI 圈、产业界和 AI 圈和普通人的 AI 圈,互相之间不知道怎么沟通,也互相看不上和互相不爱搭理。而关注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而不是在意自己有多牛X 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良传统,在 AI 这波算是彻底丢掉了。

现在,扎堆和活跃在小红书上的这波 AI 开发者,应该是把这个优良传统给拣回来了。

1

为什么 AI 开发者在小红书能跟 AI 用户接头?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出来了:为什么是小红书上的 AI 开发者和 AI 用户能“勾搭”到一起,而在别的地方,他们就遇不到?

AI 开发者来到小红书,肯定是因为这里有他们最想“要”的人。如果一个开发者来到一个社区,遇到的人都是想跟 TA 聊 AGI的,聊论文和 benchmark 测试的,或者是纯粹抬杠和吐槽的,TA 估计很快就走了。可如果遇到的很多人,都是爱学习、尝试和玩 AI 玩到飞起的,他们夸你,是因为你解决了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他们吐槽你,是因为需求没被更好地解决;他们用一款产品,用出了新的花样,那对一个开发者来说,简直就更是一个惊喜。

小红书显然是最像这块“应许之地”的社区。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记得:最早玩文生图玩到飞起的社区,是小红书;最早和最密集分享如何用 AI 工具查资料、搭毕业论文大纲、做思维导图和PPT、写作营销文案的社区,是小红书;最近 GPT-4o 推出更强大的图像生成功能,用“吉卜力风格” 等创造各种国际时事“梗图”并得到广泛传播的发源地,还是小红书。

它的背后应该是两个东西——

第一,小红书骨子里是一个生活社区,人们来这里是分享自己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情感经历的。生活社区的优质内容具备天然的“攻略”属性,而一切“有用的” AI 本质上都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攻略”。当开发者发现有一群用户带着对生活的“攻略” 需求而不是带着搞 AI 竞赛的需求聚在这里,那这群人大概率就是他们能验证自己想法,寻求进一步满足需求和解决问题的目标用户。

第二,小红书对 AI 亲善的社区氛围。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非专业人士为主要构成的社区,小红书用户对 AI 的态度整体是建设性、亲善和跃跃欲试的。他们愿意探索和尝试,而并不那么热衷评论和批判。这对尚处在非常早期的原生 AI 应用开发是可贵的。其实,小红书形成的对 AI “亲善”的社区氛围并不是因为这些用户天然就亲善 AI,而是它长期形成的社区氛围使然,作为日活过亿的“国民级”社区,人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抬杠和吵架,而是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属难得,也自然就“惠及”了想来这里跟用户“接头”的 AI 开发者。

1

小红书上的 AI 开发者长什么样?

因为对用户而非对“专业人士”的接近和亲善感,从这次小红书“独立开发大赛”的参赛、入围和获奖选手的构成来看,也非常容易发现这群在小红书验证了想法、找到了用户和进行了迭代的 AI 开发者的特征,他们跟很多其它地方聚集起来的开发者,长得不太一样。

首先是人的多元。

程序员和产品经理自然不会缺席,比如用 AI 生成调酒笔记的开发者 Bear 就是程序员,而“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的 SunAlly 的开发者 Shawn 是产品经理。但更多的开发者,比如“胃之书”的赵纯想是作家和电影编剧,QRBTF 的开发者倪豪是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在同济读研的00后大学生,而 AI 播客应用Podwise 的开发者本身就是《硬地骇客》的播客主播。只有当更多背景甚至是不怎么写代码的人参与到了 AI 应用的开发,才真的能证明 AI 应用在释放人们创造力和解决需求上的普适性。

其次是这些人真的不怎么关心 AGI,而是更具体的事。

Podwise 的开发者归归是阿里出来的产品经理,也做过 to B 的创业项目,还融到了钱,但他们真的志不在此。受到萨西尔的《小而美》影响,结束了创业,做了一档播客节目《硬地骇客》,进而在即刻和小红书上发现了用户对播客的“知识点”梳理和总结的刚需,于是有了Podwise 这款 AI 应用。毫无疑问,这就是make something people really want。它无关 AGI 是在2030年还是2035年实现,但可能关心几百万人的需求。

Action&Link 的开发者在职业空窗期猛玩《原神》花费了大量时间,搁置了减肥大业,于是自己用一个多礼拜做了一款demo,用体感交互的方式在《原神》中完成了每天的健身任务——这当然是小红书上的游戏党、健身党和减肥党需要的。基于小红书用户的反馈和转化,它成了一个专注体感交互的游戏创业项目。这件事跟 AGI 相关吗?但它跟人们的需求真的有关。

还有,就是以“用 AI工具开发应用” 延展了 AI 开发的意涵。

我们通常定义的 “AI 开发者”,是基于一款或多款基座模型的能力,通过搭建工具和工作流,形成一款可自主执行某些任务的 AI 开发工作团队。它强调的是对基座模型能力的挖掘使用,以及搭建自身工作流和工具的能力和方法。

但这次小红书“独立开发大赛”的诸多入围者,本身开发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么AI”,但它们的开发过程是非常 AI 的。“胃之书”的开发者赵纯想是作家和编剧,也会一些代码,但作为独立开发者,他形容自己的开发过程,主要靠的是“小红书+Cursor”两件套。小红书获得用户灵感和需求,以及验证自身的产品;而 Cursor 用来生成大量的代码。

这可就真的有点酷了,用 AI 代码工具开发 AI 应用,在社区里寻找用户灵感和做A/B testing。现在有什么比这个更“极致” 的 AI 开发呢?我们要的难道不就是这个么?

1

AI 开发者扎堆小红书,是因为它像谁?

一个社区产品,每天1亿多用户在上面分享上班、考试、旅游、家居、签证、美食、爱恨情仇甚至生离死别。而这么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上,居然还不乏认真交流 AI 技术和分享 AI 使用体验的人。那么,对 AI 开发者来说,它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像哪个已经存在的平台和社区,以至于让开发者甚至已经有点“爱”上它了?

你当然可以说,小红书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小红书。问题是这个世界上哪儿有完全独一无二的东西?

小红书是 AI 开发者寻找灵感,验证产品需求和功能的地方,用户对它们有好评有差评,听上去它有点像ProductHunt,一个鼓励开发者发布新产品的社区。但问题是,PH 上的用户基本上都是业内人士,而且太关注投票和打榜,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新品打榜吸引 VC 的工具了。

小红书对开发者来说可能有点像 Discord,这上面活跃的人可真不少,说是全球年轻人第一活跃社区可能也不为过,而且科技特别是 AI 的讨论在 Discord 极度活跃。但是,Discord 是以私密群组为核心的,它由数以万计的独立服务器构成,私密性太强,公开性不够。

有没有一个地方,人们公开地参与众多话题的讨论,涵盖社会生活人间百态,整体氛围建设性,鼓励高质量的内容分发与传播——同时,讨论科技与 AI 能获得基于用户需求的反馈?

好像……还真的有,比如Reddit。

Reddit,一个已经有近20年历史的美国图文社区平台,近年来越来越走瀑布流风了——尽管比起中国的大部分社交平台还显得粗糙了些。重要的是,它的讨论深度和内容质量,足以让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 OpenAI 训练 GPT 大语言模型,优先级别最高的、最重要的付费语料来源。作为骨灰级社交网络玩家,与它同时期创建的社交媒体,比如MySpace、Friendster和 Blogspot 都灰飞烟灭了,比它略晚的 Twitter,现在沦为了阴谋论聚集地,但就是Reddit, 好像越活越精神。

而且,Reddit 上关于科技和 AI 的论坛区几乎成了它的特色,且非常接近用户侧。最近 Rabbit 发布了AI Agent RabbitOS Intern,我看到的最密集的评测和讨论,居然都来自 Reddit,更别提 Rabbit 当初推出 r1 硬件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 Reddit 捧红了它,也最后粉转黑了它。

如果小红书或多或少有一点像 Reddit 的话,它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对 AI 开发者而言。那儿有真正的用户,真正的赞美和吐槽,以及真正的需求,以及长久的,持续20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