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由东明县入鲁,在垦利区入海,惊涛澎湃着,掀起万丈狂澜,一幅宏伟的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缓缓铺展开来。为讲好山东黄河流域的发展故事,凝聚保护黄河的山东力量,凤凰网山东将挑选山东9市沿黄区县,集中报道沿黄区县在“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的探索,为山东走在前凝聚智慧,也为沿黄区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本期推出菏泽牡丹区篇。作为黄河滋润的城区,牡丹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有一种“牡丹风情”——一边是“热带风情”以水定产打造生态采摘基地,一边是以滩区迁建为契机将黄河打造成造福人民幸福河,并且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的牡丹区“黄河故事”……
共道牡丹时,相遇黄河畔。
作为黄河入鲁最年轻城市的中心城区,牡丹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有精准聚焦,也有主动作为。这种聚焦与担当造福的是滩区的民众,惠及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座以花命名的城区,以“富贵美好”的牡丹寓意演绎浓浓的牡丹风情,让黄河岸边崛起了幸福的力量……
远离黄河滩,搬进美丽新家园
“黄河一发水,心里凉慌慌”,郝寨村是牡丹区唯一一个黄河滩区内的村庄,滩区旧村占地159.4亩,户籍人口224户、901人,距离黄河主河道最近处只有50米,原滩区村民倚黄河种地为生。
只是,处于下游的“地上悬河”带有不稳定的因素,这让生活在这里的郝寨村民发展一直受限。
提起过去的岁月,年逾七旬的村民陈世武仍心有余悸,“以前住在滩区内,老是进水,(19)57年、76年、90年都发过水,有时候还一年两次,一发水,村里的房子都被泡了,只能搬到高处打个棚子住,水过后赶紧去屋子里救东西。”他和同村的人都迫切希望搬到一个远离水患的安稳家园。
黄河滩区民众牵动着社会诸多人的关注,人民有所需,政府有所应。
2016年,经多方努力,郝寨新村迁建项目批复立项,并于2017年9月经山东省发改委批复后建设。
作为参与建设的重要亲历者,李村镇郝寨行政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陈根山就提到,“一提到要迁建,村民都十分激动,十分支持这项行动,从2017年开始建设,村民都紧盯着建设进度,盼望着早日搬进新家园。”
这种期盼在2019年1月得到满足——郝寨新村完成搬迁,224套楼房拔地而起,901位村民都得到安置。
为了满足村民对安居的要求,牡丹区在建设伊始就把这一指标放到优先位置,例如迁建楼房设计了5种户型,其中120、140、160平方米的设计了“4+1”复式院落,80平方米以下两层结构,前后各一院落,便于储存和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为了让村民实现安居梦,新村迁建过程中注重美丽村居建设,配套建设了图书馆、商场和广场,满足村民的休闲娱乐和精神文化需求。”陈根山提到村民搬迁后说的最多的一个感受——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迁建安居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让村民搬得出、住得下、富起来,兴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对滩区原址进行复垦后,郝寨新村加强了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利用近黄河之便打造文旅项目,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并且在陈根山等人的努力下,郝寨新村未来还将吸引周边优势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最终要让村民不出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如今,陈世武等村民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环境好、文化娱乐也有了载体,农闲的时候在附近打点零工,农忙的时候侍弄田地,相比以往他们多了一份安心,也多了一份满足,他们也多了一些憧憬未来。
热带风情藏,“南果北种”产业旺
火龙果、皇帝蕉、芒果、山竹……这些可口的水果,都带有“热带风情”,受制于光热,北方极少会种植,可在牡丹区李村镇秦庄村西的菏泽市牡丹区百果香热带水果采摘基地却能见到。
这离不开返乡创业的菏泽人赵俊伟、高志飞等人的努力,2018年,他们筹集200多万元,回到家乡将当地扶贫大棚租了下来,成立了热带水果采摘园,试验“南果北种”,在大棚内种上了红龙果、芒果、无花果、海南木瓜、香蕉等30余个品种。
晒得黢黑的肤色和瘦弱的身形让人能一眼判断陈学生对这份工作的执着和认真,作为鲁菏百果香热带水果采摘基地的负责人,他对采摘基地的各类水果的长势一清二楚。
谈及为何能让热带水果在菏泽生长起来,他表示,“充分利用黄河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实行水肥一体化体系,通过使用有机农家肥、肥药双控、太阳能杀虫灯、人工除草等生态管理技术,有效实现节水节肥、绿色种植。”并举例正是借助补光等技术手段,让火龙果能够在基地大棚内一年10余次成果采摘。喜热的杨桃也能在大棚内一年自然成熟一次。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热带风情”能够在北方的城市延续,这是牡丹区农业的一个亮点。
当然,百果香热带水果采摘基地并不只是尝试将热带水果带到菏泽尝试种植。
现在周边都知道了李村镇有个热带水果采摘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非常热闹,赵俊伟等人又想到要通过采摘园带动整个李村镇的旅游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了,而且还非常受欢迎,来我们李村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周边县市,一到节假日,人特别多,大家玩的也特别开心。”
牡丹区李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汤平表示,“打造采摘基地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也满足了周边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我们镇顺势把单纯的种植基地打造成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基于前期努力,如今,百果香热带水果采摘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打造成为集有机热带果品种植、观光体验、旅游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区。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长年在基地工作的当地村民超30人,切实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提高百姓收入水平,为转变传统耕作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们镇在工作中牢牢抓好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注重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投资兴建,企业负责运营,村民享受项目收益,真正让企业、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汤平是这样说的,也是和赵俊伟等人一道努力这样做的。
走访手札
行走在牡丹区的黄河岸边,滚滚黄河变得“谦逊”安稳,也带有更多的可能——黄河滩区迁建、农业现代化是观察牡丹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窗口,牡丹区仍将持续耕耘在黄河岸。
今年,牡丹区除了继续在滩区乡村振兴和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领域有所作为外,还努力推动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叫响黄河生态休闲等乡村旅游品牌,这为牡丹区黄河故事添加了新的“主线”。
汇聚这些故事线,谱写黄河发展新篇,牡丹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目标也将加速实现,无论是热带风情还是黄河的牡丹浪漫,人民幸福就是牡丹区最大的风情……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