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云迟来一跃,万科开启魔盒

随着6名万物云员工敲响上市钟,万物云正式于2022年9月2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延宕多年,万物云迈向资本市场终于尘埃落定。

万物云上市首日并没有迎来开门红。

截至当日收盘,万物云报46港元/股,下跌6.79%,总市值为536.88亿港元,首日即破发。尽管当前港股市况平淡,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对万物云股价表现有充分预期,但股价表现仍让行业唏嘘。

万科董事会郁亮在万物云上市仪式上说,我们并不在意上市时点的估值高低,更在意它未来的长期表现。我相信万物云团队将会全力以赴,时间会证明万物云的价值。

回溯万科38年的发展历程,万物云的上市是值得铭记的里程碑。这是万科旗下多元化、经营性业务成熟的起点,是万科探索未来的原点。

在不动产开发业务转向之后,万科迭代,是必然;万科能否再造万科,仍是未知。

冀望发展

万物云的确没有赶上上市的好时机。

过去几年,在物业服务上市潮涌之际,万科却刻意让万物云与资本市场保持距离。郁亮始终相信,万物云的发展空间巨大;万科也不允许万物云仅以止于物业服务企业的定位上市。

2019年,郁亮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物业板块未来有潜力达到千亿市值,希望具备相应的扎实技术基础和实力后再谈上市问题。”

千亿市值这一念想,在郁亮豪言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并不罕见,万物云如果在彼时上市,以其规模和品牌优势,千亿市值绝非泡影,但万物云并没有抓住物业服务板块的高光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万物云过去两年有专门的团队准备上市事宜,也致力于将万物云早日推上资本市场,但万科对此有另外的见解。这或许是万物云在过去两年市场屡次被传上市,但每次都没有下文的客观因素。

郁亮说过,他刻意让万科物业与资本市场保持距离,不想让它有业绩压力以免打乱发展节奏;也说过,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物业公司时才有上市价值。

此番言论,万科野心显露。

郁亮期待万物云能够颠覆行业,因而加深它的科技底色;郁亮追求更高市值,更无可厚非。但征战商场多年的万科管理层,或许对资本市场的残酷与冷漠缺乏深刻感知。

万科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物业服务人力密集型的现状,现在以及可见的未来很难完全转变;以科技重塑行业的初心更值得肯定,然这更非一蹴而就。

也许万科管理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万物云最终选择在行业冬天来临之时被推上资本市场——仍然以物业公司的身份,依然具有浓浓的服务气息,与最初的设想,落差明显。

2022年上半年,万物云录得营收143.5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34.8%,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39.7%。空间服务,是万物云的主要营收来源,与其他物业公司,并无不同。

即便有种种遗憾,郁亮对之仍寄以厚望。郁亮说,站在新起点上的万物云,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跨越科技

随着万物云上市路程落下帷幕,关于它上市时机的讨论逐渐消声。在此之后,市场与行业将更加聚焦万物云未来的旅途,譬如未竟的科技梦。

就算是有竞合关系的同行,也期待万物云的革新。毕竟物业服务这门古老的行当,渴望新鲜血液。

一位上市物企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万物云过去对物业管理的服务标准化等有贡献有启发,一般也认为万物云是值得学习和对标的对象。这几年数字化被提得很多,更受到重视了,但坦白讲现在是付出大于收获的阶段,知道不能不做,但现在大多没想好怎么做。

过去几年,为了更加接近科技企业,万物云付诸努力。

2020年,万物云的前身万科物业宣布更名,彼时万物云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更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吸引科技人才;再之后,万物云吸纳了许多来自互联网的人才,包括来自阿里的首席科学家丁险峰等。

万物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在物业行业中也难有出其右者,过去三年,万物云的研发投入是8.28亿元,上市之后,募资额的70%也即是39.2亿港元的资金也将继续投向科技及相关领域。

万物云科技赋能的逻辑,并不复杂。它所做的尝试是,启动“蝶城”的街道战略,以街道为单位投资打造高浓度、高效率的服务网络,在一个半径3公里的城市区域内,构建20-30分钟服务可触达的服务圈。

而根据丁险峰的构想,随着服务范围的倍数扩张,要保障服务的高效率,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通过科技来提效,实现人、事、地、物的全面数字化,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各种需求。

这有点类似于美团的调度模式,但前提是,万物云所服务的区域浓度足够大,智能化的调度系统算法合理才能够达到提质增效进而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提质增效。

一位万物云的机构投资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万物云的蝶城战略、科技赋能,从逻辑上是能够圆过去。但现在市场的疑虑还是很多,至少三到五年,这个故事的想象力还有待发挥。

回到原点

跳出万物云的商业逻辑以及发展模式看万物云上市这件事,它对38岁的万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以不动产开发为主业的企业,万科过去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所带来的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38年之中,万科虽曾短暂受挫,但整体上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随着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时代落幕,假若万科坚守不动产开发的赛道,见顶的信号愈发明显。因而,万科另觅第二增长曲线,是主动作为,也是不得已。

万科选择相关多元化,它所布局的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2012年开始,万科开始在商业、物流和长租公寓等领域落子。

10年以后的现在回看万科的多元化投入,不论成败,至少万科搭建了相对稳固的护城河。

商业方面,万科虽然离领先领跑仍有距离,但却也是能够年贡献80亿元的业务;物流方面,万科旗下万纬物流已经进军头部阵营;长租公寓之上,万科在高出租率的前提下也逐渐实现现金流回正。

这些经营性业务短期难以与不动产开发分庭抗礼,资本市场更淡看万科经营性业务的前景,但随着万物云的上市,万科经营性业务的想象空间,由此具有了现实基础。其他经营性业务陆续接受资本市场的洗礼,或许并不远了。

郁亮也曾说过,衡量经营性业务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每个业务能不能独立上市,“我们内部说,能不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到外面去闯荡。”

万物云之后,万科系旗下的上市幸运儿又会是谁,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对之却充满期待。

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万科再推一家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并不高,但上市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有很多的手段可以体现它的价值。比如,长租公寓REITs、物流REITs,长期来看也是为万科的经营性业务提供了另外的出口,而且我相信,这些方式不会等太久。

前方并非坦途,但仍然有光。年将不惑的万科,摸爬滚打,驶向下一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