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色经典《上甘岭》让亿万中国人知晓了 “坑道”与“志愿军”、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间的特殊关系。当这一筑城技术被大规模应用在朝鲜前线后,中朝军队在敌人优势炮火下“能不能守”的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有意思的是,当“联合国军”意识到自己的优势火力无法撼动中朝军队防线后,也开始向对手“学习”,在自己的阵地上挖了很多坑道。以他们的技术水平来说,其工事理应修得更加坚固、更能抗住攻击才是。但事实果然如此嘛?或许,发生在战线中部高阳岱附近的这几次山地争夺战很能说明问题。
9月18日,中朝军队沿整条战线发动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高阳岱的那几个山头成了攻击目标
1952年春季,朝鲜停战谈判因“联合国军”方面强行扣押中朝战俘陷入僵局。既然“谈”不下去了, “打”就成了一种“合理”选择。于是,因上一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未果而“沉寂多时”的战线再度“活跃”起来。9月,中朝联军为了迫使对手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而发动了秋季攻势。
不同于战争初期的大踏步进退,这次“秋季攻势”的一个特点就是,志愿军前线各军(朝鲜人民军的同级单位为军团)事先选好的若干个敌班至连级阵地作为目标反击。一旦得手,则视情况或予以坚守或放弃。而志愿军第116师的反击目标是,对包括高阳岱西山、北山、东北山、东山、水郁市北山、高旺山西山在内的五个阵地主动实施反击。仅从其名称上,不难看出高阳岱是116师这次反击作战的主要目标。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其外围的几个高地态势较为突出、且对我前沿地呈居高临下之势。拿下他们,不仅可以解除我阵地的威胁,还能破坏敌防御的稳定。
9月18日,“秋季反击”作战正式打响。116师率先对高阳岱西山发起反击,随即又袭取水郁市北山120高地。至10月5日,这两个要点已被志愿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根据战场形势的最新变化和预定作战计划,116师决定在战役第一阶段既得成果的基础之上,同时对高阳岱北山和东北山这两个敌前沿要点发起攻击。其中,347团负责攻击高阳岱东北山;攻打北山的任务则交给了348团。这是两支在116师、39军乃至全军都是响当当的主力团。116师领导用这两把钢刀来宰掉那两只窝在高阳岱的鸡,显然是要增加必胜的把握。当然,敌人并不想当待宰之鸡。
这两颗钉子非拔不可
从现有的侦察材料来看,无论是在高阳岱东北山还是北山,志愿军若想轻松得手也不容易。
从地形上看,北山位于临津江西岸,与刚刚夺取的高阳岱西山(又名194高地)对峙;西距116师主阵地马良山也不过2000米,其南面1500米处即为敌主阵地199.4高地。东北山西面和西南与北山峰岭相连,由西南和东南两个无名高地组成。北山和东北山虽较为突出,但敌人据之即可保障主阵地的稳定,又可掩护其临津江以东阵地的侧翼。不仅如此,东北山地势较高,上面的敌人不仅能俯瞰对面347团的阵地,还随时有可能威胁马良山的侧后。因此,这两颗钉子非拔除不可。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敌情上看。9月底,韩军第1师接防美3师高阳岱阵地后,以15团搜索连的两个加强排扼守北山和东北山。为了应对志愿军的攻击,他们在两个高地上紧急构筑工事。至战斗打响前夕,韩军在北山上构筑了1条有3个出入口的坑道、1道环形堑壕、5个防炮洞和2个土木质火力点,并有一列桩铁丝网2道、蛇腹形铁丝网1道。然其兵力部署正面强,背后较薄弱。在东北山主峰上,则筑有1道环形堑壕、10 余个地堡、6条长度为1至6米的短坑道。在环形堑壕外的东、北、西三个方向上,还架有屋脊形、蛇蝮形和两列桩铁丝网各1道。显然,这里是敌防御前沿一个较坚固的据点。
综合考虑敌我两方面情况后,两个团很快形成了各自的作战决心,其中:
348团由6连主力对高阳岱北山实施夜袭,该连另以3个火力队在北山东西两侧支援步兵进攻。与此同时,团警卫连1排负责打援,5连承担第二阶段防御任务。炮兵计划是,团炮群担任破坏射击,师炮群则全力压制敌纵深炮兵。
347团以5连主攻打东北山,一旦得手即将阵地防御任务交由9连;3营8连的一个排和团侦察排的一个班负责打援。团炮群担任破坏射击,师炮群则全力压制敌纵深炮兵。为迷惑敌人,该团还派出1连向水郁市北山的100高地实施佯攻。
敌前构筑屯兵洞既能达成突然性又能减少伤亡
在距敌200米处秘密构筑了囤兵洞
定下决心之后,两个团的领导带着营连主要指挥员和主攻分队的班排长多次抵近敌阵地前沿现地侦察,查明情况,确定攻击部署和基本打法。团、营、连分别组织排以上干部会,班长分析会、传达作战部署,进行沙盘作业,研究具体打法。会后,各攻击分队抓紧时间进行实地演练、熟悉战术动作,并召集“诸葛亮”会,鼓励指战员们提困难,想办法。囤兵洞就是军事民主的“成果”之一。以往,部队在进攻过程中因冲击队形暴露在外,极易遭敌优势炮火杀伤。现在,若事先派人在距敌阵地很近的地方挖囤兵洞,则会大大缩短冲击距离。如此,既能有效降低人员伤亡,还可增加攻击突然性。
进攻的时间定在了10月6日。
在此之前的几天里,团属炮兵已经开始了行动。他们先是对目标实施不规律的破坏射击。破坏成功后,仍以部分火炮实施监视性射击,限制守敌修复工事、障碍物和向我观察。与此同时,两个团派人在炮火掩护下秘密前出到距敌阵地约200米处挖好了囤兵洞。
为了确保能同时对两个目标发起攻击,两支主攻分队于5日晚秘密抵达囤兵洞,隐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第二天白天,炮兵开始缩短射击间隔,加大火力密度。猛烈的炮火之下,两个目标高地上的防御设施遭到严重设破坏,迫使守敌龟缩在坑道内动弹不得。至6日夜幕降临之时,进攻的通道已经被打开,隐蔽在囤兵洞内的部队也已全部就位。一切准备就绪!
两支攻击分队仅用了5分钟便冲入了敌阵
五分钟内杀入敌阵,炸洞歼敌
18时50分,攻击正式开始!
在高阳岱北山,348团6连跃出囤兵洞后,充分发挥自身擅于近战夜战的优势,隐蔽接敌、突然开火,仅用3分钟便冲上了主峰。步兵发起冲击后,炮兵火力开始进行拦阻射击,以阻止守敌逃窜和增援;配属的坦克也前出到麻岱洞东南公路附近,准备听从步兵的召唤。当中国炮兵停止射击后,阵地上的韩国士兵惊慌地看到,对手就在离自己不到40米的地方。距离如此之近,使得表面阵地上的守军根本来不及抵抗就被冲垮,纷纷退入坑道固守待援。6连本打算通过政治攻势迫使残敌放弃抵抗。但几轮喊话之后,只有4名士兵跑出来投诚。其余60余名敌人用沙袋堵住入口,还试图发动反击。为尽快结束战斗,6连副连长张海青果断派出4班战士用炸药包和爆破筒将坑道彻底炸塌。
相似的一幕正在高阳岱东北山上演。在炮兵未进行炮火急袭的情况下,347团5连战士在孙学慧连长的带领下冲出屯兵洞,从东西两侧和正北方向冲向主峰。迅速肃清敌表面阵地警戒人员的微弱抵抗后,5连以班排为单位沿堑壕攻击,迅速将70余名敌人围堵在短坑道内。经多次喊话动员,除13名敌人出洞投降外,其余57名敌人全部被炸死在坑道内。从冲上主峰到全部炸塌敌坑道,5连只用了5分钟便拿下了东北山。
改造工事,坚守阵地7昼夜
对高阳岱北山和东北山的攻击得手后,348团5连和347团9连分别承担了接下来的防御任务。两个连队接防阵地后,迅速组织力量突击抢修和改造敌人的遗存工事。他们把残缺坑道改造为防炮洞,还修复了堑壕,增加一些射击掩体,并把残存的铁丝网移到敌人可能来攻的方向。接下来的战斗结果表明,他们在工事方面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
高阳岱北山和东北山双双“失陷”后,韩军前线指挥官的第一反应是将其“立即夺回来”!其最初的努力是在志愿军刚刚开始转入防御,立足未稳之际。
接防部队在第一时间对敌人遗存的工事进行了改进
7日3时30分,韩军15团搜索连长派出一个班向高阳岱北山方向侦察前进。当其遭遇348团5连2班火力拦截后,该敌仍误以为对面是“友军”,又是喊话又是打信号,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试探性进攻失败后,韩军又以1个排至1个连的兵力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掩护下连续发起4次猛攻。5连则有意把敌人放至阵前10至30米处时突然猛烈开火,将其攻势屡屡化解在阵前。韩军在北山攻得不顺,在东北山同样没有讨得便宜。这天9时许,韩军约1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攻向347团9连,结果遭到近战火力和支援炮火的猛烈杀伤。战斗中,2班副班长和电话员拎起团首长赠送的红色手雷连续投向敌群,二班长则端着冲锋枪猛烈扫射,直至来犯之敌打死、打伤、打跑。后来,韩军又以 1个排至连的兵力连续攻击六七次,均被9连打退。入夜后,两个防守连队轮流派人值班警戒、抢修工事,进行休息以迎接更为残酷的战斗。
虽然韩军在进攻时可以召唤空中支援,但其地面进攻毫无进展。
8日和9日,高阳岱东北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一开始,韩军本打算趁对手因终日激战而疲劳疏忽之际夺回阵地。8日凌晨3时许,他们派了2个排的兵力从正东、正南、东南等方向摸了上去。这是一次失败的夜袭,韩军除留下20余具尸体外毫无收获。8时开始,敌人的炮兵和飞机开始对9连阵地实施长达两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当韩军炮兵火力开始向我纵深延伸后,一个加强连攻了过来。这次,敌人的空地、步炮协同不可谓不娴熟,但其步兵冲锋还是止步于我方猛烈的炮火还击和轻重机枪的密集扫射之下。两番失利之后,韩军召唤了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进行报复。其火力之凶猛,以致整个东北山都笼罩在硝烟之中。这种阵势猛则猛矣,却丝毫奈何不了9连。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9连留少数人在表面阵地上观察警戒,其余人员全部转入防炮洞内隐蔽。当韩军又一轮攻势开始后,9连指战员迅速跃出掩体,进入各自战位,再次将冲过来的敌人打垮。第二天拂晓,韩军以2个多连的兵力向高阳岱东北山连续发起4次攻击,持续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9连在我炮兵火力支援,以轻重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将敌的攻势一一化解。从下午2时许,韩军仍以2个多连的兵力在炮兵、坦克火力直接支援下一波一波地冲向9连阵地,但除徒增伤亡外,一无所获。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伤亡惨重的韩军无力再战,被迫收兵。在这两天里,韩军分别以1个排至2个连的兵力多次攻击高阳岱北山,均未得手。
别大意,工事还得接着修
接下来的两天里,无论是在高阳岱东北山还是北山方向,韩军除以小股兵力在炮火支援下,进行侦察性的攻击和袭扰外,别无大的行动。看上去,他们似乎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但志愿军并未被表明的平静所迷惑。他们判断,敌人不会善罢甘休,还可能会还可能发动较大规模的反扑。而种种迹象表明,其可能攻击的重点还会在高阳岱东北山。于是,347团团长王如庸一方面提醒9连抓紧时间抢修工事,一方面与有关人员一道着手研究步炮协同的问题。
防守部队凭借临时改建的工事坚守了7天
敌人果然没有令志愿军“失望”。12日9时许,韩军1个连在空地火力掩护下向高阳岱东北山猛扑过来。这是一次注定不会成功的进攻,而且失败得更惨。进攻中的韩军步兵帮一出发便受到了中国炮兵的“热烈欢迎”。后者先以密集炮火在敌进攻队形之后设了一道固定拦阻线,然后炮火从前向后移动,再从后往前射击,如此反复压制进攻之敌。如此炮火“洗礼”之下,进攻之敌被打得七零八路。少数侥幸冲过弹幕的韩军步兵还来得及喘口气,对手就端着刺刀举着手榴弹冲了过来。9连得这次阵前出击,不仅将来犯之敌大部歼灭,还活捉了该连连长。这个人在被俘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其上级长官无能,并哀叹部下的性命被白白葬送了。
第二天,敌人并未投入步兵作战,只是以猛烈的炮火轰击高阳岱东北山,给9连和警卫连2排造成一定的伤亡。14日,已经在阵地上连续作战七昼夜的9连被2连替下。这天,韩军虽发动了几次进攻,但都软弱无力,被2连轻松击退。此后,敌人再也没有发起进攻,高阳岱东北山始终被我牢牢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日高阳岱东北山战斗中被俘的那个韩军连长向我方提供一个重要情报:其所在的营已派兵一连在高阳岱东山构筑工事,准备以此为桥头堡再度发起攻击。志愿军当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17日晚,347团3营同样以“5分钟杀入敌阵,1小时全歼守敌”的效率拔出了那颗钉子。
在抗击敌人反攻的战斗中,347团9连共毙伤300余,俘虏连长以下5人;348团5连毙伤550(含炮兵和警卫连战绩)余人。而据《朝鲜战争史》记载,韩军第1师在7号以后对高阳岱北山的多次进攻中,共阵亡8人;伤141人,失踪64人。
获胜的钥匙:妙用工事、步炮协同
自“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第一阶段攻拔高阳岱西山后,志愿军116又在高阳岱北山,东北山和东山战斗中连续得手。除东山于战后被主动放弃外,其余三个要点已被我军牢牢控制在手。这意味着,高阳岱已不再对马良山主阵地构成威胁。
防守部队凭借临时改建的工事坚守了7天
我们注意到,志愿军之所以在这几次拔点作战过程中攻得下、守得住,除在进攻时形成了兵力火力上的相对优势和防御时步炮协同、近战杀敌外,还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那就是,他们对在工事的妙用。在战斗准备阶段,于敌前构筑囤兵洞不仅保障了攻击的突然性,还大大降低了进攻部队遭敌炮火杀伤的几率。攻击得手后,防守分队在第一时间改建的防炮洞以及在战斗打响后紧急抢修的工事,从而增加了防御的稳定性。反观韩军,当其防御时,既不能凭借表面阵地迟滞对手进攻,又不能凭借坑道作持久抵抗;进攻时,炮火虽猛却无法肃清隐蔽在掩体中的守军。
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彰显了志愿军工事技术及阵地攻防战术之精湛。(文/刘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