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位普通的公交司机突然宣布他发明了“水变油”技术,这一消息传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地记者纷纷慕名前来,他们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探究竟以及寻求合作。
这位公交司机的名字叫王洪成,他的这项发明一经公布,便受到广泛关注,并非是他的宣传到位,实在是他宣布的这项“水变油”发明太过惊人,一旦他的发明货真价实,这样的发明将会毫无疑问地载入史册,甚至真如其本人所言,这项发明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如果“水变油”得以实现,这项发明至少会在环境和能源两大领域内引起翻天地覆的变化。
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早已经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难题,由于人类在生活的过程当中,释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平衡被人为打破,地气系统无法吸收的能量不断积累,温度随之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害,在众多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中,汽车尾气成为一个占比越来越重的原因。
汽车尾气除了会造成温室效应外,还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它们飘到空中,受到阳光的照射后会形成醛类、酮类、臭氧、PAN等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人类有直接危害,通常称之为光化学烟雾。
1970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洛杉矶超7成居民因此患病。根据美国1970年4月的人口普查数字来看,当时的洛杉矶人口超过2000万,由此看来,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有多可怕。
洛杉矶早在1943年就发生了第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而且这不是一个孤例,是全球所有大型、超大型城市都要面临的通病。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如何净化汽车尾气,同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科技发展成为当时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在那个年代,各个领域的重要科技发明大量涌现,许多发明创造,都成为今天中国科技发明的基石,影响极为深远。
王洪成的“水变油”发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如果水可以作为新能源代替石油,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将迎刃而解,试想,全球的能源如果都能以水来代替,人类发展的脚步将会大幅度增快,而且没有环境问题困扰,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将大大延长。
“水变油”的技术一旦被掌握,中东国家赖以为生的石油将会从“液体黄金”沦为一文不值得“废弃物”,世界的能源格局、经济格局甚至会因此重新划分。
所以,王洪成宣布“水变油”这项发明后,瞬间成为重磅消息。同时,一个个疑问也接踵而至,王洪成究竟是何方神圣?“水变油”究竟是真是假?
王洪成,1954年8月20日出生,宣布“水变油”发明时,职位是一名哈尔滨市的普通公交司机。
在此之前,王洪成曾经在农村养过猪,也曾跟过木匠师傅学木工,后去军队当过兵,转业后被分配到公交公司做乘务员,这才获得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后来他又用一部分猪肉从老师那里换来一张初中毕业证书,凭借着这张中学文凭,这才成为一名公交司机。
王洪成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仅仅在小学读过四年书,期间却因为学习不好、太过顽皮被开除了两次,要不是做粮库工人的父亲苦苦哀求老师,这四年小学他都没机会读。
王洪成的母亲则是一位家庭妇女,对王洪成的学业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即便是王洪成的祖上三代,也都找不出一个文化人来。
王洪成的文化低,职位也不高,但是他的心气儿很高,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才,屈就于此只是暂时落魄。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好的生活,他开始走上研究发明的道路。
王洪成拥有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他虽然没有知识作为科研的支撑,但同时也因此拥有了不受限制的发散思维。
你认为他是无知者无畏也好,认为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罢,总之,王洪成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在他看来,石油根本不是有机物日积月累的堆积而成,而是由地下水在特定情况下与某种特殊物质相遇后产生反应形成。
他也不从不认为“永动机”是一个不符合能量守恒的伪命题,他坚信“永动机”一定可以制造出来,只是限于当下人类科技水平不足,才认定“永动机”不可实现。
王洪成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永动机”,它在无外界动力加持的情况下而持续自转,除非是毁灭,否则永远也不会停止。
王洪成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燃料产生极大兴趣,当他得知汽油燃烧后的弊端时,开始向着新型环保燃料的科研方向探索,他不知道的是,这个课题即便是在世界范围,也是难以攻克的难题。
王洪成的思维与众不同,他没有将视线停留在太阳能、电能等主流环保能源,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水。
王洪成认为,组成水的化学元素是氢和氧,而这两种元素形成的气体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那么,水为什么就不能燃烧呢?如果水可以直接燃烧,不仅可以避免产生有害气体的问题,而且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藏,根本不用担心能源枯竭。
王洪成被自己的想法震撼到,立刻着手开始研究,对于身边人异样的目光,多次告诉他,“水在不分解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燃烧”,但他对此不以为然。
王洪成先是搜集旧电池,再剥下电池的锌制外皮,放在盐水中浸泡,当盐水与电池的锌制外皮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出大量的气泡,他对于这些“不明气体”非常感兴趣,尝试着用火去引燃,结果造成爆炸,王洪成对此不惊反喜,研究新型燃料的想法更加浓郁,信心倍增。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王洪成虽然不是成功人士,但他背后也有一个女人支持,她就是王洪成的妻子王麒麟。
王麒麟对丈夫非常信任,无论他做什么都会去支持他。
王洪成在实验之初,和许多的科学家一样,经历了许多坎坷,被嘲笑是“疯子”更是常态,身边的人都觉得,想让水燃烧,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王麒麟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丈夫肯定可以成功,即便是王洪成将家里的卧室变成实验室,她也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而王洪成也深深陶醉在每天实验的爆炸声中,“噼噼啪啪”成了他最喜爱的旋律。
王洪成做实验期间,已经记不起多少次负伤了,小手指头被炸掉了一截,没能阻止他继续实验;头盖骨被炸裂,整整缝了107针,他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因为惦记家里即将成功的实验,他没等头伤痊愈,就带着绷带偷偷赶回家,继续实验。
1983年11月7日,是王洪成4岁儿子的生日,他在实验室内继续着实验,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也或许是儿子的生日为他带来好运气,当他拿着火机在自己勾兑的液体上点燃时,一股火苗“嘭”一声燃烧起来,燃烧的过程中伴随着轻微的“噼啪”声,如同奏响凯歌,令王洪成一阵狂喜。
试验成功后,王洪成没有立即对外宣布,而是直到大概半年后,才在1984年4月宣布“水变油”发明,这段时间他在准备什么,没有人知道。
“水变油”这项发明,本来就具备了中国古代“点石成金”般的神奇,再加上这位“大发明家”的人生经历,使得传奇色彩更浓。
我国素有“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也有如刘邦、朱元璋这样的成功案例。所以,小学文化的公交司机创造科学传奇,国人也并非不能接受。
只不过,我国同样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才有了社会各界蜂拥而至的场景,他们就是想真切地看看,王洪成的“水变油”发明,到底是不是真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水变油”发明是真的,王洪成曾做过很多次实验,就是为了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水是可以燃烧的。
根据录像带留下来的影像资料记载,当时有一位哈尔滨的公安局副局长带着下属亲临过他的展示现场。
副局长来到王洪成家中以后,王洪成开始着手准备展示“水变油”,当时副局长为了确保真实,亲自打了一桶水交给王洪成,对此,王洪成并不介意。
王洪成接过这桶8分满的水后,随手拿来一个空的玻璃杯,在水桶里倒了一杯水交给副局长,并示意他喝一口,证实这确实是水。
副局长亲自接的水,自然没有疑虑,拿起水杯就喝了一口,然后将还剩半杯水的水杯握在左手。
王洪成这时拿出自己配置的“母液”,向水桶里小心翼翼地滴了几滴。他手中的这个“母液”,正是“水变油”的关键所在,也就是王洪成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到的发明产品,有人问他“母液”的成分是什么,他总会神秘一笑,说一句“保密”。
随着“母液”滴入水桶中,原本清澈的水开始变得呈浅红色。见状,王洪成又拿起一个易拉罐,命妻子将桶里浅红色水倒入易拉罐中,王洪成将易拉罐交到副局长手中,副局长用空闲的右手结果易拉罐。
副局长左手拿着喝过的清水,右手拿着兑过“母液”的浅红色液体,根据王洪成的指引,带着众人来到厨房。王洪成拿起手中的火机,对着副局长左手的清水点火,水无法燃烧,没有任何反应。他随后又对着易拉罐内的液体点火,当液体遇到火苗以后,“嘭”的一下被引燃,引发围观众人一阵惊呼。
至此,王洪成的“水变油”发明展示进展了一半,因为“水变油”的意义在于,可以成为替换石油成为新能源,如果王洪成的发明,只是能让水引燃,而无法使汽车开动,则毫无意义。
王洪成随后又带着众人来到客厅,之前的水桶还放在客厅当中,她的妻子此时已经拿起那个水桶往门外走。
王洪成也带着众人向门外走去,准备找一辆他们开来的汽车做实验。
当众人出门以后,选定一辆汽车后,王洪成命人将汽车油箱里的油吸干净,然后再灌入他调制的燃料。当王洪成调制的燃料充满汽车油箱以后,司机启动汽车,随后驾驶汽车行驶很久才停下。这样的结果,令在场众人完全相信,王洪成的这个“水变油”发明,是真的!
在场众人,成为王洪成“水变油”发明的第一批见证者,也成为他的“水变油”发明的宣传者,很快,王洪成在哈尔滨的名声大噪,他的“水变油”发明也随之走红。
但事实上,这盘录像带的影像根本无法保证整个“水变油”经过的真实性,因为在录像过程中,摄影机的镜头一直跟随着副局长,却让王洪成调制的那桶“水基燃料”脱离了观众的视线,等众人从厨房出来以后,那桶“水基燃料”很有可能已经被王洪成的妻子调包成汽油与水的混合物了。而油水混合物,完全可以和汽油一样燃烧,并不能短时间内看出端倪。
至于易拉罐装的水被引燃,则更加让人生疑,王洪成向其中注水时,并没有展示易拉罐是空罐,如果其中原本就装有汽油,注入水后,汽油会升至水面,能够引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些都是在事后观看录像才发现端倪,当时在场的众人并没有发现这些细节。
不管怎么样,王洪成将这部分人“眼见为实”的问题解决了,“水变油”的可信度就有了,正如前文所讲,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王洪成已经被视为未来可能会改变世界的“伟大科学家”,而他的发明,不仅是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更是造富的摇钱树。
根据王洪成当时自己的宣称,他以100000比1的比例进行配置的水基燃料,完全可以替代汽油用于驾驶汽车,成本可以降到汽油的千分之一,而污染问题则会降低80%以上(因燃烧热量排放还会存在)。
怎么样?听了这样的说法,您是否也会对这种“水基燃料”动心呢?很正常,在当时有很多人都对王洪成的水基燃料动心,秉承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王洪成将自己的发明率先投放到自己供职的公交公司使用。
王洪成所在的公交公司,将车队的燃料全都换成王洪成的“水基燃料”,并特意为此举办了剪彩仪式,请来了不少的领导,公交车也都披红挂彩,引来很多群众围观。当天,王洪成成为中心人物,他在公交公司的这几年中,从未如此风光过,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从此以后,王洪成炙手可热,他本人也开始四处走动,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发明。
1985年,王洪成曾自驾“蓝鸟”汽车,载着哈尔滨当时的市科委工业处处长等人,从哈尔滨出发,一路走大连、山东、北京,又回到哈尔滨,而途中完全没有进行加油,只是带着王洪成手中的“母液”,走到哪里没油了,就在哪里调制燃料,然后继续赶路。
王洪成在旅顺口时,甚至还用海水配制了“水基燃料”,并用摩托艇进行实验,结果摩托艇在海面航行2小时都没事。
王洪成逐渐不满足于汽油的替代,逐渐开始入手柴油等领域。曾有记者对他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提到一个疑点,每次王洪成做实验的车辆,都是他挑选的,记者问他是否可以由他来随机挑选?
王洪成欣然同意,并带他到自己的实验室灌水,随后调制了“水基柴油”。
如果大家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每一次调制燃料用的水,都是王洪成提供,或者是王洪成在实验室内灌装,这点很可疑。
王洪成带着记者和调制完毕的“水基柴油”来到农村的路上,恰好遇到一辆崭新的拖拉机,驾驶员称,这是他花两万多刚买的拖拉机,记者提议,就用这辆拖拉机做实验,王洪成称自己的“水基柴油”是“航空用油”,这才取得拖拉机主的同意。
当拖拉机驾驶员抽干原有的柴油,又灌入王洪成的“水基柴油”后,顺利启动车辆,并且驾驶行进,当被问及动力如何时,驾驶员说动力十足,而且没有浓烟,啧啧称奇。
类似这样的展示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在当年有很多,这也是王洪成一路走红的原因,但是他每次展示过程,只要仔细琢磨,其实都经不起推敲。
根据资料记载,在《盘古开天惊世篇——中国王洪成》的电视纪录片中,王洪成曾做过一次大型现场展示。
王洪成当时是在一个能容纳超10吨水的泥池进行演示,他亲自将池子注满水后,随后加入了他发明的“母液”,当时被称为王洪成燃料。
池子里加入“母液”以后开始搅拌,搅拌结束后,他命人用盆在池子内取水,随后亲自点火,当盆里的液体遇到明火以后,瞬间燃烧起来,并伴随着“噼啪”的微小爆炸声。
表演结束以后,王洪成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池子“可燃液体”给销毁了,理由是要保密。
其实这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他事先在池子底部放置了油桶,当他注水以后,油桶内的油就会出来,上升到水面上,所以,他用盆取来池子内的液体,其实就是油,根本不是他调制的“水基燃料”。
王洪成四处表演,展示他“水变油”的发明,并不是单纯想要博得“发明家”的美名,他更想得到的其实是金钱。
王洪成通过不断表演宣传,加上一些影像资料的传播,很快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各地的企业负责人都慕名而来,有的希望通过投资与王洪成共同办厂;有的供热公司希望通过采购他的技术,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希望与他合作;还有的企业想与他合作,研究开发其他的全新项目等等。
王洪成与这些人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合作,经常奔走于各地,也接待各地前来的商业投资者,但是他从来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很久,总是在合作达成,收到钱款后就立刻离开。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洪成的一些客户开始陆续出现问题。
比如,肇源玻璃厂曾使用王洪成调制的产品,因为产品问题,导致玻璃窑炉爆炸,亏损高达20余万;类似此种情况不胜枚举,汕头友发公司的事例极为典型,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
1994年2月,汕头友发公司的副经理赵展波以及他的几个朋友,听闻王洪成的发明以后,当面观看了王洪成表演膨化重油的调制,成功点燃了膨化重油,也点燃了几人的创业激情。
他们回去以后,就开始四处筹措资金办厂,并多次返回哈尔滨王洪成的公司拉膨化剂。但事实上,王洪成的膨化剂在实际应用时与做实验时完全不一样,不仅点燃难度大,而且热量严重不足。
赵展波等人询问王洪成时,他振振有词,说他们使用方法不对,5月时,他们又向王洪成支付了30万,购买5.15 吨重油膨化剂。为了充分发挥膨化剂的作用,他们又花了大价钱购买了1台重油搅拌 器。
然而,他们耗费巨资采购的设备,依然无法避免油水分离的问题,王洪成的产品,根本无法让水和油混合,更不要说水和油一起燃烧节省费用了。不仅费用没有节省,反而将设备多次损坏,仅维修费用就损失巨大。
赵展波几人找到王洪成,王洪成派了妻子和他雇的厂长一起去解决,然而,经过多次实验,根本无法解决油水分离的问题。直到赵展波几人最终无力偿还贷款,也没钱向王洪成购买重油膨化剂时,才大呼上当,却为时已晚,赵展波几人均陷入债务危机,整日被追债人逼债,妻离子散。
王洪成靠“水变油”骗钱其实早有预谋,为了增加可信度,他曾经处心积虑制造一份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王洪成成果证明》。
1986年,王洪成曾主动申请鉴定 “水变油”发明,并借此来到中国科学院。他的“水变油”发明根本就是假的,他为何敢鉴定?
其实,他不是想真的鉴定,只是想借此机会来到中科院,并伺机盗取一张盖有中科院公章的文件和印有中科院抬头的空白信笺。
他利用这两样东西,回到家中以后,开始利用剪贴、复制等方法,造出一份假的《王洪成成果证明》,借此物为自己的发明做背书,欺骗更多人。
王洪成靠欺骗谋取暴利,十余年间,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终于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1996年,黑龙江省公安厅得到密令,调查王洪成犯罪事实,并成立“9614”专案组。
经过调查发现,王洪成所研发的各种“膨化剂”其实均为皂剂,之所以形成不同颜色,是因为他在其中添加了锂、钾、铅及铁等金属元素。
重要的是,他的“膨化剂”只是乳化剂,根本没有将水膨化成油的作用。
1956年,清华大学煤燃烧工程研究中心对王洪成的重油膨化剂和重柴油膨化剂进行实验分析,得出了《膨化油燃料实验研究报告》,其中明确表示,掺水膨化剂燃料只会降低热能,根本不会提升燃烧效率,不仅不会达到节省的目的,还会降低原有燃料的热值。
1996年10月10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对王洪成起诉。
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王洪成提起上诉,被驳回,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王洪成,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不思进取,却反被贪婪驱使,在妄图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思想支配下误入歧途,终究成为一个打着科学的幌子行骗的罪犯。
在利益面前,他不顾及自己与公交公司之间的情感,将假冒产品投入到公交车内使用,在几年后,公交车发动机纷纷报废,他却丝毫不觉得有歉意。
为了得到更多利益,他疯狂的表演自己的“魔术”,欺骗了许多人,近乎疯狂的为自己寻找立脚点,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像真的一样。
私造权威部门的“证书”,欺骗记者为其报道,套取投资者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为众人所唾弃。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时享乐只是透支自己的人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你编织的外壳如何绚丽,也终究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我们更要以此为戒,不要因为一时贪心,而成为王洪成这样的人。
如果他没有犯罪,可能此时已经是一名领导,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享受幸福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