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河南稀有剧种发展,怀梆作品在清华大学上演

作为清华大学2023校园戏曲节的重要内容,最近,豫剧人李树建携河南戏曲在清华举办了多场公益演出。此次演出活动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郑州广播电视台承办。这也是河南戏曲第五次来到清华大学,活动将继续弘扬戏曲文化,促进民族艺术传承,推动河南省稀有剧种的发展。

据悉,河南稀有剧种曾多次走进梅兰芳大剧院和清华、北大展演。其中,怀梆是我国古老的稀有剧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沁阳市怀梆剧团)成立于1955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怀梆艺术专业表演团体。其表演风格粗犷激昂,唱作并举,擅演文武带打、莽靠架子戏,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此次走进清华演出的大型现代戏《杨介人》中,怀梆人倾情讲述了革命先驱杨介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历经艰险、百折不挠,三次入狱、铁骨铮铮的革命生涯。

《杨介人》演出现场

太康道情源于道教乐歌,历史悠久,以唱功为主,以声腔塑造人物,唱艺新颖,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其声腔或低回婉转、妩媚柔情,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加上衬腔、衬字和弹舌音的特点,擅长叙事抒情,表现家长里短之民间俚俗,充满了乡土气息,多以“三小”戏为主,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完善和改进,太康道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清华演出的新编历史剧《王钝》即为道情戏,该剧通过王钝查办地方豪强、为民除害的故事,塑造了王钝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们表示,来中国最高学府展示道情戏是非遗人的梦想,希望将地方剧种的特色、特点展示出来。

采访与分享

“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大学公益汇报演出”中也包含其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内容。既有豫剧经典剧目《花木兰》、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也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怀梆传统剧目《汉宫血泪》、新编现代戏《杨介人》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情传统剧目《王金豆借粮》、河南省级非遗项目信阳花鼓戏《夫妻观灯》,同时还有武戏《美猴王》、戏歌《我是豫剧人》、网络戏曲小品《国潮戏韵》等节目。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将携弟子同台演出,充分展示河南戏剧的生机与活力。

演出现场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介绍,河南戏曲特别是稀有剧种,哪一个剧种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稀有剧种也有尊严,不能天天在基层,谁有红白喜事办办,不仅能坚守民间草台,还能登上高雅殿堂。这些年我们河南稀有剧种很争气,发展得很好。小剧种,只要坚持不懈去努力去传播,就能变成大剧种。”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对质朴的河南戏曲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说,校园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主要阵地,这些基层的院团带来了清新的乡野气息,和校园文化互补,让青年人在接受现代时尚艺术的同时,更了解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