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乐男孩”的“可乐”人生|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⑫
▲ 上图为薛枭当年被从废墟中救出;下图为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的薛枭。(资料图)
全文共2300字,阅读大约6.8分钟。
本文首发于法治周末
汶川地震80个小时后,一句“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逗乐了当时“被悲伤笼罩的中国”,从此“可乐男孩”也成为了薛枭身上揭不下的标签。
10年过后,昔年的“可乐男孩”仍与“可乐”为生——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的运营人员。在这里,他用他阳光的憨笑接待每一位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
薛枭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尽管平淡,但不失乐趣和激情,他的声音里掩不住笑意,四川方言中独有的上扬音里带着四川人那种对安逸生活的满足感。
▲ 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的薛枭。(资料图)
“年龄大了,少喝冰的了”
这是薛枭在成都“可口可乐世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这里相当于可口可乐博物馆,连接着可口可乐的生产线,每天都会吸引许多参观者。
薛枭在这里主要负责讲解工作,平日最多的工作就是带领参观的人群,向他们讲解可口可乐的历史和正在做的事情。人们一时间不会将这个微胖的28岁男孩与10年前的“可乐男孩”联想起来,不过他右边空荡荡的衣袖,会让细致且有心的人能时时猜中他的身份。
从生产线到博物馆,整个讲解过程需要70多分钟,走一趟下来,回到办公室的薛枭习惯喝上一瓶可乐解乏,他还打趣“年龄大了,少喝冰的了”。他的办公室就在博物馆的隔壁,同事们平日里喜欢笑称他为“馆长”。
过去10年,薛枭已经完成了从一名高中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就像他自己所说:“那次的经历使我比同龄人更快地进入了社会。”
其实在大学毕业前,薛枭已经在可口可乐上海公司实习工作了很长时间。
2009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保送上大学的政策,薛枭被保送到了上海财经大学念书。回顾那4年,薛枭觉得自己与周围同学一样,努力学习专业课,闲暇的时间打打篮球,时间充裕的时候还会去参加可口可乐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
薛枭第一次真正接触公益活动,是在地震后的第3年,跟随可口可乐公司参加援建四川希望小学的活动。“在地震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我当时就决定在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直到现在,薛枭每年还会组织邀请希望小学的学生到成都进行素质拓展。
“可乐男孩”薛枭得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关注,大三时,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得到了进入可口可乐上海公司实习的机会。
不过大学毕业后,薛枭却向公司申请回成都工作。
虽在上海读书4年,但薛枭依旧觉得四川的生活才适合他,那里有他的生死之交,还有他这4年里心心念念的地道川菜。他觉得,在成都和朋友喝酒的感觉都比上海尽兴,在上海,“炒个回锅肉都是甜的”。
起初离开上海回到成都工作,薛枭对业务并不了解。他就从最熟悉的公益活动入手。
薛枭在职场上的成长很快,不久便可以独挡一面,他将此归结为地震给他带来的变化:“在废墟里埋了那么久再出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比较喜欢迎接挑战,也比其他人更能坚持住不容易放弃”
直到2016年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成立,薛枭迎来了新的挑战,开始投身博物馆的运营工作。
“‘可乐男孩’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跟这个年纪的多数人一样,薛枭和朋友在成都市区合租了一套房子,每天早上搭乘公司的班车上下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回家,他有时候也会做饭、逛街、看电视和打游戏。
他平时喜欢看小说,常常也会追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其中最喜欢的是一度霸屏的《琅琊榜》,他喜欢这部剧对原著的尊重程度,觉得“非常好看”。
虽然现在的工作比较忙碌,但是薛枭也会和朋友半个月一聚,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去户外郊游。
对于四川人热衷的麻将,大学时候还偶尔玩几圈的薛枭认为这个休闲游戏已经过时了,现在他喜欢“吃鸡”(一种手机游戏),有时“他们打‘吃鸡’游戏,我边拿着鸡腿吃边看着他们‘吃鸡’”。
最近薛枭想减肥了,在闷热的成都,有时候他一天要换几套衣服,胖的烦恼还不仅于此,他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女朋友,希望对方“活泼可爱、温柔贤惠,最重要的是有眼缘”。
不管别人怎么看,薛枭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虽然也有对升职加薪等方面的困扰,但“毕竟那么大的灾难也经历了,所以这10年里遇到的一些小困难、小摩擦什么的,一晃也就过去了”。
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乐男孩’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先了解薛枭,才知道“可乐男孩”
薛枭记得,他是当时发现的几名幸存者中最后被救出来的。
在废墟下经历了数十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救援队员来到了他的身边。由于被埋时间太长,在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为了防止他睡着,边施救边与他聊天:“你出来以后想干嘛?”救援队员用生的希望来激励薛枭,也是这句话,让在废墟下忍受了80个小时的闷热的薛枭突然想念起了打完篮球后冰冻可乐的沁凉口感,他的第一反应是想喝一瓶冰镇的可乐。
同时薛枭也决定出去后给救援队员买雪糕,两人就这样达成了约定。这个约定也成了漫长的救援过程中,支撑薛枭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支柱。
经过漫长的救援后,从废墟下被救出来的那一刻,和救援队员的约定在他脑海里回荡,于是便有了那句“叔叔我要喝可乐”的名句。
一年以后,薛枭就和当时救他的救援队员完成了这个约定。读大学时,他再次跟那位救援队叔叔见了面,后来两人一直保持电话和微信联系。
尽管因为“可乐”成名,薛枭却一度不愿意外界给他的这一称号。
他想不通,因为一句想要喝可乐,怎么就被冠上了“可乐男孩”的称号。“最开始的时候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称呼,而且还有点讨厌自己出名,出去以后太引人关注,大家看到我会让我拍合照,那种一下子大家都认识我的感觉不太好。”
后来,在参加一次节目录制时,主持人对他说:“可乐男孩”不仅仅代表着那个要可乐喝的男孩,还代表着‘可以乐观’、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坚持精神的传递。
在这之后薛枭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个称号,不过在心里他还是希望别人先关注到的是薛枭:“我不想大家认为我是因为地震出名,关注度才高,而更希望是我对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然后大家关注到我。先了解薛枭,才知道‘可乐男孩’,这样比较有成就感。”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
《法治周末》读者自发朗诵:一位父亲与丧子的“心手相连”|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③
十年间,灾后救援跑出“中国速度”|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系列报道⑧
作者/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孟伟
编辑/代秀辉 王硕
图片/网络
推荐阅读
真相|湖南千万涉农项目款被盘剥68% 当地纪委怒斥“拔毛之狠令人发指”!
法治周末报
与你携手同行法治路
法治周末报社出品 ID:fzzm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