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子怡
4月20日,
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
清明断雪,
谷雨断霜。
雨生百谷万物生长、
天降谷子雨名场面、
“牵手”联合国中文日
……
谷雨节气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多少呢?
与好雨时节不期而遇
谷得雨而生,
是对谷雨节气最直观朴素的解读。
《礼记·乐令》把农历三月植物生长
描述为“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形态各异的新芽破土而出,
万物勃发的生动跃然纸上。
在农耕社会,
阳光雨露
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本钱。
其实,
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祖先,
大约8000年前
就已经开始耕种生活了。
在甘肃省天水市大地湾遗址,
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
善于耕种这件事,
是中国人刻在DNA里的古老记忆。
赴约谷雨时节文化盛宴
在上古传说中,
谷雨的来历更为简单直接,
就是字面意思的谷子雨。
“龙颜侈侈,四目灵光”,
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
是个天生奇相的人。
四只炯然有神的眼睛,
让他得以从星辰轮转、鸟兽足迹,
甚至人类的掌纹中寻找灵感,
创造了文字,
以弥补结绳记事的不足。
据《淮南子》记载,
仓颉成功造字感动了天地,
天降谷子雨作为奖励,
谷雨节气也因此得名。
有了文字后,
“造化不能藏其秘”,
人类从此通过文字记录,
推演宇宙运行的规律,
开启征服自然的新征程。
2010年开始,
谷雨这天又多了一个身份
——联合国中文日,
正是为了纪念“中华文字始祖”
仓颉的贡献。
古人把日子过成“花”
在西方,
每个人的生日都有
生辰花与对应花语。
其实,
南宋文学家撰写的《岁时广记》,
我们也早就有了
蕴含东方文化的生辰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
“风应花期,其来有信”,
古人把自小寒至谷雨的八个节气,
每五天划分为一候,
每候都对应一种花信风。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谷雨的三种花信风,
分别是:
压轴登场的“百花之王”牡丹、
“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荼蘼、
以及“又见春光到楝花”的紫楝。
谷雨之后,
辞春入夏、万物生长,
农耕季也逐渐步入最繁忙的时刻。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
邂逅一场浪漫花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