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富》杂志公布了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据马拉车市统计,今年全球共计有34家车企入榜,与2021年总数持平。其中,上榜的中国汽车企业共有7家,分别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
作为首次入榜的比亚迪,也毫无悬念地在当晚登上了微博热搜。
可就在马拉车市浏览该热搜榜单时,看见与比亚迪相隔不远处,出现了另一个企业的名字,且同样是关于《财富》500强的话题。只不过,与比亚迪“入榜”截然相反的是,这家企业“跌出”了500强。
于是乎,这样的“同框”多少显得有那么些尴尬,一位是入榜而令人欣慰,而另一位则是跌出500强而让人唏嘘。
或许小伙伴们会有些许质疑:一个是车企,一个是房企,究竟有啥可比性?而之所以马拉车市会将这样两家企业拿到一起来做对比,那是因为恒大的主营业务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变。
早在去年10月,许家印宣布恒大重大战略调整:未来10年内实现房地产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转型,形成新能源汽车为主、房地产为辅的产业格局。
既然一个是All in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车企,另一个是正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跨界造车者,那么二者的“同框”便值得说叨说叨。
强势入榜的比亚迪
靠的不仅仅是汽车?
先看新晋入榜的比亚迪。
不得不说,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的多重打击之下,汽车行业整体大环境并不那么友好。而比亚迪似乎却成为了客观环境里的“得利者”,在众车企焦头烂额的时候,它却异军突起,成为了车坛较为闪耀的“明星”。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638,157辆,同比增长324.8%,半年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745辆)。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比亚迪再度交出了月销162,530辆的成绩单。
照此势头发展下去,最多还需2个月,比亚迪的销量就将超过100万辆。然而,在比亚迪看来,它之所以能够入榜世界500强,靠的并非只是汽车。
在比亚迪的商业版图里,其经过了27年的发展和积淀,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与其说比亚迪是依靠汽车产业入榜世界500强,还不如说它是一家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500强企业。
也正因为如此,就在车企为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时候,比亚迪有刀片电池;而其他人被半导体“卡脖子”的时候,比亚迪有自己造的IGBT和SiC器件;当无数车企头疼于“缺芯”危机,王传福却能在发布会上坦言比亚迪的芯片基本能够满足自用。
不难看出,坚持电机、电池、发动机等等核心零部件或技术全都自研自造,这些都是比亚迪敢于喊出“不止于汽车”的底气。
遗憾跌出的恒大
或许只能靠汽车?
再看此次跌出的恒大。
事实上,作为房企跨界造车的代表之一,恒大在造车这件事上可以说是坎坷无比。从最初的“砸钱开道”、异常高调,到随后的进度停滞、引人诟病。一度也让人产生了“房企造车、一地鸡毛”的尴尬联想。
众所周知,2021年对于恒大而言是极为困难的一年,由于主营地产业务暴雷,深陷困境的恒大不得不将几年前高价购来的资产纷纷出售,甚至随着恒大集团资金吃紧,恒大汽车也曾一度面临被出售的风险。
2021年8月10日,恒大发布公告称,“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资产”,其中的“部分资产”就包括恒大汽车。随后的9月26日,恒大汽车又发布公告,终止恒大汽车在A股上市。
彼时,人们一度认为曾经在去年上海车展上大放异彩的恒大汽车或将难以为继,首款量产车的下线更是遥遥无期。
好在去年11月,恒大汽车成功进行了两次配股,合计募资约32亿港元,从战略调整到成功募集资金,一系列努力最终成为了恒驰新能源汽车顺利投产的基础。
去年12月30日,恒大汽车第一款量产车型恒驰5在天津工厂举行了下线仪式。不得不说,彼时的恒大造车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今年7月6日,恒驰5顶着“30万元以内最好的纯电SUV”名头正式开启了预售。预售成绩也确实足够喜人,据了解截止7月20日晚,恒驰5的预售订单数达到3.7万辆。
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数字究竟有没有水分,到底有多少订单是来自终端市场,可以肯定的是,恒大上下已经将恒驰5甚至于其他还在路上的恒驰车型,看做为“翻身逆袭”的最大希望。
与此同时,为了践行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恒大还通过了多种方式来筹措资金。
据了解,7月28日,恒大将其2015年从华人置地手中以125亿港元收购而来的湾仔中国恒大中心,进行了全幢商厦的标售。目前该中心市场估值约90亿港元。
几天后的8月4日,恒大发布公告,称退还广州恒大足球场地块土地使用权,与受让方于8月3日解除原合同,据悉受让方将支付合计55.2亿元。
其他板块和业务积极瘦身“断舍离”,目标转型主营业务新能源汽车“重拳出击”,恒大,或许真的只能依靠汽车这个版块呐。对于当下的恒大而言,活下去,显然比入榜500强之类的事宜要紧迫得多。
一次较为罕见的尴尬“同框”,对于两个主营业务一样或是即将一样的企业而言,反映的是它们在过去一年里截然不同的境遇。虽说有人让人欣慰,有人让人唏嘘,但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愿明年或是未来的财富500强名单里,能够出现更多中国车企的身影,或者说是跨界造车的企业,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给企业更多的是正向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