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它可以通过尿液的形成源源不断过滤血液中的排泄废物,清除体内废物、毒素的效果,同时还能起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液平衡的作用。如果内外界多种因素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引起肾脏疾病。肾病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救治,病情就会恶化进展,随病程迁延,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甚至发生尿毒症。
肾病有很多种类型,包括: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痛风肾、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等。其中,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病之一。
肾病综合征(NS)是指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成人的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包括: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糖尿病等。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3和儿童的10%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对症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包括消肿、利尿、降低尿蛋白。降低尿蛋白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抗凝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等,还包括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治疗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同时修复或延缓肾损伤。多数患者使用西药治疗效果良好,也有部分患者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辅助中药治疗。也有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直接使用中药治疗或调理得到康复。
男子10多年的脚气引发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
患者xxx,男,42岁,住北京某社区。有脚气,已经十几年了,早期脚痒,经常用手抓挠,有时被挠破皮肤出血。涂了药膏有时症状减轻,有时也没效,反复发作。严重时去附近诊所开些药,有时到药店买些药吃,症状减轻了就认为没事了,不再关心。就这样过了十多年。
大约1个月前,患者出现了双下肢进行性水肿,伴有尿中泡沫增多,而且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好,食欲减退。于是到临近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7.9g,血白蛋白18.5g/L,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医师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患过的疾病史,患者说除了发烧感冒等小病,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有脚气一直不好,并且经常反复。近两年开始间断出现双耳流出透明液体的情况,近1个月双侧大腿根部长出了红色的大片的皮疹,伴有脱屑。肾脏内科立即开展与耳鼻喉、皮肤科的会诊,被确诊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股癣、足癣”,都是真菌感染引发的病,开始每日外用药治疗,逐渐好转。
肾脏内科为患者做了肾穿检查,病理提示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病”,该病较为少见,病因不明,肾脏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药物等引起。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及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继发因素,认定患者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是主因。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抗真菌药物配合激素类药物治疗,同时用中药调理,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机体功能,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小球内部环境,促进处于病态的肾小球恢复。经过近1个月的治疗,尿蛋白转阴,节气消失,病情好转后出院。患者回家后继续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加强运动锻炼增强抵抗力,尤其注意饮食节制,肾功能保持稳定。
医生表示,足癣俗称“脚气”,是一种足部的真菌感染。这个常见的疾病,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是,严重的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肾病。
实际上,很多种感染都会诱发或加重肾病。致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诱发肾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体内免疫反应,其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及炎症细胞的参与,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有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还有一些是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治疗苍白密螺旋体的驱梅药物可引起膜性肾病。有些病毒如EB病毒、HIV病毒、汉坦病毒等可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起病变。因此,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病不容忽视。
中医如何治疗真菌感染(脚气)肾病?
中医专家张振忠称,真菌感染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中药治疗,因为中药治疗效果比较慢,主要是采取西药抗真菌的药物对症治疗。选择外用药物,再配合口服抗真菌的药物联合对症治疗,效果比较好,真菌治疗起来时间比较长,疗程需要三个月。如果治疗不彻底,非常容易反复发作,这需要用中药调理增强抵抗力。如果真菌感染引发肾病综合征,应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学认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内经》所载之“风水”、“肾风”,《金匮要略》的“水气”等病名相似。但所代医家对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有关论述,主要集中在“水肿’门内,同时也散见于尿血、腰痛、虚劳、眩晕等门类中。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后代医家认为水肿、血尿等肾炎、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与外感六淫中的“风邪”或“风湿”有关,《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下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浮肿,奉之于肾,名曰风水”。在《素问•奇病论》中说“有病魔然如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诸病源候论》说:“风邪人于少阴则尿血。”
古人还认识到,血瘀也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因素,《金匮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也说“瘀血流注亦发水肿者,乃血变成水之证”。进一步认识到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还有机体脏腑虚损的一面,《诸病源候论》说:“水肿无不由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皮肤而周身肿满。而《景岳全书》一言以敝之曰:水肿“其本存肾,其制在脾”。
辨证施治方法:1、阳虚气化不利。主证: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全身高度水肿,小便短少,甚或胸水,腹水,形寒肢冷,腹胀纳呆,呕恶便溏。舌质淡体胖,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治则:温阳利水消肿。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气虚摄运不健。主证:面色萎黄,少气乏力,精神不振,肢体浮肿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小便不利,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治则:益气健脾,补益固摄。方药:黄芪补中汤加减。
3、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主证: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疲倦少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食不佳,肢体浮肿较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则:健脾补肾,补气养血。方药 大补元煎加减。
4、阴虚火旺,水湿潴留。主证:面色潮红,口干易饥,低热烦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肢体浮肿,小便少色黄。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健脾利水。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5、风邪犯肺,水道失调。主证:全身浮肿来势较速,色泽光亮,按之易起,或发热恶寒,肢体酸痛,头晕头痛,咽痛,小便量少,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治则: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方药:疏风利水汤。
6、湿热蕴结,上蒸下注。主证;遍身及眼睑浮肿,胸腹痞闷,烦热,口干咽痛,尿黄便秘,或有皮肤疖肿疮毒,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数。治则: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方药:猪苓汤加减。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