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进行性教育?

如何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这个不仅是教师的一大难题,对于身为家长的人群而言也是有口难开的一大难题。下面将教您轻松解决“如何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这一难题。

不仅讲性,还要讲友情、爱情和婚姻,“青苹果的烦恼”更多源自情感上的困惑北京一名9岁男孩日前留下一封遗书,离家出走,原因是小学一年级跟他拉过钩的那名女生不理他了。而在大学校园,很多人压抑多年而解禁的情感井喷式释放,简化恋爱,直奔主题。同居几个月,两人失去新鲜感。有的男生说:“我既然能喝到免费的牛奶,何必养奶牛啊?”有的女生认为:“我就是试婚,试而不婚的也大有人在呀!”

null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指出,同居现象大都以失败告终,友好分手的属少数,多数是痛苦地分手,由此引发的辍学、自杀等悲剧时有发生。

“学习两性交往的最佳时机始于青春期。” 她表示,时代的发展需要开展以性健康教育为主线的人生教育。青春期教育不仅讲性,还要讲友情、爱情和婚姻,“青苹果的烦恼”更多源自情感上的困惑。

研究员认为,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家长对孩子更具亲和力,家庭环境也具备隐私性和针对性。

作为辅助阵地,学校遵循青春期教育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面向初中生开设少男少女课堂,讲授青春发育的生理变化、体貌变化和性感情发育等知识;在高中生里开设婚恋课堂,教授男女交往的知识与技能,探讨传授主流性价值观和性道德。

null

结婚意味着什么?分手又意味着什么?陈一筠调查发现,对于“结婚一张纸,离婚一张纸”的“闪婚”者而言,很多人不知道两性怎么相处,婚姻是怎么回事,再度跨入婚姻后还会重蹈覆辙。

指出,当今绝大多数岗位都需要文凭、资格证书,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职业即做夫妻和做父母,却往往“无证上岗”。

由于缺乏“上岗培训”,多数人婚前未曾获得有关性别差异、婚姻准备、夫妻生活的知识。有人婚前没交过异性朋友,第一个投入谁的怀抱就和谁认定了婚嫁关系。这些都为日后的婚姻不幸埋下隐患2 安全“闸门”在哪里?

null

家长应积极引导少男少女与异性交往,集体“放电”比个体“放电”安全,公开“放电”比私下“放电”保险研究员介绍,青春期的时间段在10—19岁,但从8岁起就应进入准备期,此间,父母要留意孩子青春期的变化。青春期有三个指征:生理变化、体貌变化、性感情的产生。最后一个指征常被忽视,却非常重要。因为多数孩子的困惑发生在情感层面,如果情感层面上性的困惑得不到疏导,性的压力得不到解脱,偷尝禁果的行为就易发生。

一位高一班主任讲述了她“做梦都没想到”的一件事。一名特别老实的男生,在晚自习上向前排的女生借橡皮。女生没回头,就把橡皮递给他。出乎意料的是,他一把抓住该女生的手不放,女生呼叫起来,引得全班起哄。第二天,这名女生没来上学。班主任不明白,平常从不跟女生疯的老实男生,怎么会出这个洋相。于是就把他找到办公室。男生眼泪汪汪地说:“我错了。我就是想摸一下这个女同学的手,想了3天3夜,不知道怎么去摸。”老师问:“你想摸一下,怎么摸了3分钟不撒手啊?”他一脸惶恐:“我抓住她的手这么长时间呀?我都不知道!”

null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应积极引导他们与异性交往,通过阳光渠道释放性的压力。”陈一筠说,这名老实男生突然失态,在于平常没跟异性接触过,他积累起来的性压抑,好像高压线,一碰就短路了。

“谁家的孩子能够在光明正大的交往中获得既带来愉悦又带来审美的异性磁场,谁家的孩子就更放松、更阳光、更健康。” 陈一筠认为,少男少女的交往有助于他们完成第二次断乳期,形成积极自信的心态,为下一步恋爱、择偶、婚姻做早期的铺垫和准备。

“青春期的男生年龄越大,荷尔蒙分泌就越多,性冲动的压力也越强。所以,应及早打开一道安全的‘闸门’,让它释放。”陈一筠认为,这个“闸门”是群体交往。教育部几年前就发布文件,规定中小学生现在可以不做广播体操而跳集体舞、交谊舞,本意就是提供一个释放青春期性压力的一个渠道——集体“放电”比个体“放电”安全,公开“放电”比私下“放电”保险。因此,家长们与其看着对异性心存神秘又不敢走近的孩子想入非非,倒不如建议他们一起上下学,一起谈天说地,一块过生日。学校也应多组织一些课余活动,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羞涩和监视的环境中,坦然地与异性沟通,放松神经,减轻压力,以便更安心地去学习。

null

少男少女交往中,“早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面对懵懂的情感,他们更多的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家长此时应该用接纳、关怀的态度,鼓励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他(她)明白,人类的情感是美好的,但过早采摘的果子是酸涩的。告诉孩子,青春期应该伴有丰富的异性友情滋养,但不要执着于与某个异性同学的关系,更不能陷入对某个异性同学的心理依赖。告诉孩子,“我爱你”就是我珍惜你,我要把自己变得更优秀,让你值得爱我;“我爱你”就是我要保护你,我绝不伤害你,也不允许别人伤害你。

“青春健康”课堂上,同学们围坐一圈,分成几组,认真、热烈地讨论着往常“难以启齿”的话题大学生小梅和小亮相爱了。一天,小亮对小美说:“我很爱你,我很想和你……”说着,就忍不住抱住小美。这时候,小美该怎么办?答应还是拒绝?理由是什么?不同的回答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堂“青春健康”教育课上,同学们围坐一圈,分成3组,认真、热烈地讨论着往常“难以启齿”的话题。

“长期以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怎么讲是困扰教育者的一道难题,讲轻了无效,讲重了担心诱发孩子越轨。”中国计生协常务副会长潘贵玉说,西方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性开放,现在终于反过来做贞洁教育。他们从两个视角进行诠释。一方面,贞洁是妈妈要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如果你这辈子要保证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那么请你为孩子留有一个不染纤尘的宫殿。另一方面,这辈子要保证你不从性感染的角度感染艾滋病的话,那么就请你保持一个终生的性伴侣,就是婚前贞洁,婚后忠诚。

null

近10年来,美国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95%的公立学校在性教育课程中,讨论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近一半的学校教学生避孕知识。学生发育参差不齐,如何适当地接受这些知识?美国一些公立学校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家长。每节课开讲前一天,学生要把授课提纲带回家。家长认为该课内容适合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让孩子听。这种不搞“一刀切”的做法,给人启迪。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与国际组织合作,在学校、社区开展青春健康教育项目试点工作,通过生动丰富的授课形式,传播生殖健康知识,注重人生技能的培训。目前,该项目达500余个,2013年将在全国推广。

误区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够多了。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发言人告诉,他和北京一些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人在性问题上还很无知。

null

误区二: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谈性的原因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说:“并不是闭口不谈性,青少年就不会发生性行为。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们不是对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为了避免未婚先孕。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教授说,对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避免婚前性行为上,要扩大到预防艾滋病 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范围。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9月,我国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为1.5万,其中58%为20—29岁的年轻人。而在青少年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这一比率则明显降低。

null

为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研究员强调建立“三道防火墙”。第一道“防火墙”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即18岁之前的中学生,应当做到洁身自爱;第二道“防火墙”是讲授避孕和紧急避孕知识;第三道“防火墙”是讲终止妊娠方法。

走进生命的春天,少男少女们明白春天里应该做的事,才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成长的花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