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空间有限?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愿寄存珍贵文物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决定期满不再续约寄存“兰千山馆”文物引起文物界、博物馆界震惊。有岛内学者专家分析,林伯寿先生的“兰千山馆”不仅是难以取得的天价珍宝,林家后人也抱持着以寄代捐的心态,外界不解台北故宫博物院何以反全球博物馆经营趋势,不但不“保本”还自愿“赔本”,导致这些珍品很可能进入拍卖市场,台北故宫博物院想借展也未必借到。

“兰千山馆”小档案,图中100万为新台币。台湾《中国时报》制图

“库房空间有限”还是“计较管理费”?

据此前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日前决定寄存文物期满后不再续约,包括知名的“兰千山馆”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和《唐怀素小草千字文》都是无价之宝。

所谓“寄存”,就是民间收藏者将文物无偿授权台北故宫保管及展出,但必须标示寄存者名字。这对收藏者是一种荣耀,既有鼓励民间分享收藏的作用,也给予文物最完善、专业的保存,更提供观众多样化的参观内容。

台北故宫博物院声称,不再接受寄存是因为库房空间有限。然而,耗资数十亿元新台币的“新计划”就是以扩充空间为主。据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基层专业人员都认为应该续约,但吴密察“力排众议”,非要把寄存物扫地出门。

吴密察。台湾联合报图 苏健忠摄

有部分人士质疑将文物长期寄存是以公家资源图利私人,增值才是私人目的。曾经参与“兰千山馆”文物策展、维护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指出,不仅初始捐赠者林伯寿本意即是将这批文物暂时以寄代捐,后续林家人态度也可看出愿将文物永留。

相关人士指出,“兰千山馆”文物与林家后续寄存的文物原是分开管理,2016年重新签约时才改为全部合并管理且5年一签,内部人员虽认为不妥但仍尊重高层决定。

资料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冽玮 摄

而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主动不续约的同时,对外声明“寄存人有意愿捐赠,则启动藏品征集程序审议”,台北故宫人叹近年捐赠购藏案几乎停摆,却以库房放不下为由赶走“共存”55年的“兰千山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买不起的天价文物可拥有展权、可研究,却要计较寄存的管理费?

博物馆界学者叹此举未免姿态过高,且有情绪勒索所有人捐赠之虞,未免会影响日后藏家的捐赠意愿,并不利于未来发展。

专家忧心:珍品或进入拍卖市场

熟悉全球艺术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寄存”在各大博物馆都是必要且重要的经营策略,以荷兰的梵高博物馆为例,500多件作品中就有300多件属于寄存品。对博物馆而言,可逐年编预算再陆续购藏,对私人藏家而言,寄存者后代继承者众,意见易分歧,捐赠困难度较高,寄存不失为更有弹性的捐赠方式。

博物馆学者分析,面对寄存案恐怕不能仅以行政、整理库房的角度思考,如何让博物馆发挥社会责任,让珍稀文物的效益最大化也是重要的思考角度。

台北故宫博物院人士指出,兰千山馆文物当初随文物附上100万新台币展曝费,多年来固定有该馆维护费的定存利息,每笔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不等。如今退还寄存文物的同时也退还了百余万元,可说“既赔夫人又折兵”。

兰千山馆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开馆的最初几年就纳入,且数十年来库房再怎么整建,这批文物都是被考虑在内,且书画类文物多是卷轴,所占空间有限,如今以“库房空间有限”不续约,另一隐忧在于若林家后人无力照管这批文物,或家族成员众多文物难以均分,很可能这些珍品将进入拍卖市场,台北故宫博物院想借展也未必能够借到了。

责编:孟庆川 武慧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