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战事激烈,转变战法

解放上海战役1949年5月16日战况。制图 龚唯
1949年5月16日,上海战事激烈。第十兵团与敌军在月浦、杨行、刘行一线恶战,第九兵团则在周浦等地歼敌。
经过最初几天的较量,解放军摸清了敌军的打法。当日,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致电各兵团首长和各军,分析敌军守备特点,提出作战建议。
他们在电文中写道,敌军守备浦西重于浦东,苏州河北重于苏州河南,目的是控制吴淞与大场、江湾核心阵地,保持海上退路,并且指出了敌军守备的4个特点:
(一)从吴淞、月浦、刘行、大场线,均为既设阵地、碉堡林立的永久筑城地带。
(二)部队为守沪之精粹(五二军、五四军及九九师与一四六师),战斗力为敌军中最强者。
(三)炮兵多,兵舰炮可直接支持。敌图以地堡群为核心配以炮兵火力网,实行阵地前面积射击。故在我攻击前与突入后,伤亡大。两天来,我歼敌一个营要付出一千人代价。
(四)配合战车、装甲车连续反攻,有的阵地争夺五次之多。
对此,粟裕和张震提出5条作战建议:
第一,肃清敌军外围后,对主阵地攻击应周密侦察,选择敌突出部或接合部与较弱之敌攻击,楔入敌之纵深。尔后,由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来撕破敌之防御体系。太原战役,此种方法收效很大。
第二,集中兵力(而应是小群动作,群群攻击),尤应集中火力(实行压制射击与破坏射击)与发射筒轰击一点,以炸药来软化敌钢骨水泥工事,轮番不停的攻击,这样使敌不易重新组织防御,更可避免敌已测量好之火力封锁。
第三,交通壕作业,迫近敌人。可采用淮海战役歼灭杜聿明时钳形作业交替攻击,力求歼敌于阵地内。
第四,发挥孤胆攻击与守备精神,发挥爆破威力,以炸药开辟冲锋道路与歼灭敌之反击部队,与进行打战车、装甲车之教育,纠正集团攻击与集团守备方式,减少不必要之伤亡。
第五,指定对空射击部队。
据此,解放军转变战法,迅速收到效果。第二十八军在肃清刘行外围10多座钢骨水泥地堡时,歼敌4个班,仅伤亡6人。
至5月16日,解放军俘敌近2万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