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以色列确实走到“战略十字路口”

9月13日,《凤凰新闻》发表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的文章,题目是《以色列确实走到“战略十字路口”》,以下是文章原文。

9月11日,五角大楼宣布“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正在返航,这意味着美国在中东保留两个战斗航母群的应急行动已告结束,释放出中东局势有所缓和的信号。同日,以色列提议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携家人离开加沙地带以便达成停火协议,也预示着以色列正在考虑为围剿加沙收官。但是,无法确定的是,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府会否由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结束南征加沙,又北伐黎巴嫩。

此轮巴以冲突已进入第12个月且没有赢家。最大输家当然是生活在“人间地狱”和“最大露天监狱”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数已超4.1万,绝大部分都是平民且半数为妇女和儿童。每天都有几十乃至上百加沙平民死于以色列的各种袭击或轰炸,人道危机已让230万巴勒斯坦人承受着地狱般煎熬。但是,1948年后的第三次“民族劫难”,76年来未曾遭遇的生命代价并未换来以色列非法占领的结束,也未让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六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回到“以土地换和平”的正常轨道——对以付出和平并未赎回被占领土。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泰山压顶但也绝不是赢家:全国陷入罕见长时段战争状态,外资撤离,航班中断,信用评级下降,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内部矛盾十分突出,政治精英相互指责。号称世界军事强国的以色列至少损失500辆坦克和步兵战车,至少阵亡670名士兵,1.1万名军人需要精神治疗,参战士兵行为失控或违反战争或人道法则的暴行不断曝光,持续军事行动使整个以军疲惫不堪,兵源明显不足而被迫强行征召宗教学生入伍,迟迟无法达成停火导致冲突刚爆发时失去自由的251名被扣人员不断死于冲突,也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一波又一波抗议示威。

以色列最大的困扰还在于,它不仅因为超越自卫权、过度使用武力而成为“种族清洗”和“战争罪”乃至“反人类罪”的谴责、指控乃至起诉对象,还捅翻中东地缘矛盾的马蜂窝,使多个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联手以支援巴勒斯坦之名直接或间接投入与以色列的冲突,尤其是伊朗和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哈马斯等强硬力量、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和也门胡塞武装等四大派系结成“抵抗轴心”,使以色列陷入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的最大安全困境乃至非传统模式的“第六次中东战争”,被迫在南、北、东三个方向五六条战线上应对,甚至西边的地中海天然屏障,都不再是以色列的可靠安全纵深而被迫依托美国及其他西方盟友的海空军进行协防。

内塔尼亚胡不能果断对加沙战车踩刹车,因为他要讨好极右翼党派以免脆弱的联合政府垮台,因为他要将战争成果最大化进而减轻对自己对“以色列911”所致的重大“国难”与“国耻”所承担的政治、法律和安全责任。但是,战争不可能无休无止,以色列必须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而不是一支顶着国家之名的军队。因此,这场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大博弈,内塔尼亚胡及其政府的确到了“战略十字路口”,面临着不完全是哈姆雷特式的选择:见好就收还是继续打下去?如果继续打下去,是否结束加沙战争而开启第三次黎巴嫩战争?因为以色列一直承受着真主党的袭扰而且烈度日甚。

近期,以色列高官不断释放为加沙战争收尾的信号。11月9日,鹰派国防部长加兰特称,经过11个月的清剿,哈马斯在加沙的“军事组织”不复存在,达成临时停火的条件已成熟,但窗口期正在关闭。此前,以色列军方称已基本消灭近两万人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并“定点清除”多名哈马斯领导人,包括刻意选择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除掉伊斯梅尔﹒哈尼亚。客观地讲,哈马斯的确遭遇了灭顶之灾,目前被迫转入游击战模式。

几个月来,美国政界、军界对巴以冲突和战争不断升级和扩大的指责,日益明确和集中地指向内塔尼亚胡,尤其是他不断节外生枝地阻挠和破坏停火谈判,特别是提出控制加沙与埃及之间的“费城走廊”,以及分割加沙南北的“内察里姆走廊”,问题只在于这种指责和施压是否要公开化。以色列谈判团队也警告内塔尼亚胡,“他可能会毁掉这项协议,从而让人质遭受厄运”。

内塔尼亚胡对加沙战争的初心和公开诉求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即“去哈马斯化、去武装化、去极端化”。所谓“三化”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而是基于以色列长期非法占领、混合着巴勒斯坦人国恨家仇和合法拒斥乃至暴力抵抗的民族解放运动。只要对巴勒斯坦人杀不尽、赶不走,被占领土无法清零也不可能被“以色列化”,以色列就会像西西弗斯一样,向山巅推动占领这块巨大的滚石,夕上朝落,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地为扩张与占领付出无尽的代价。

内塔尼亚胡等很多以色列领导人并非不清楚症结所在,只是缺乏战略胆量与历史担当来结束非法占领,结束带给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及其人民的长痛和大恶,而是鸵鸟般把脑袋埋进蝇头小利的现实主义沙土,并不断通过来自被占领土反抗而制造的阵痛和小恶,试图让时间的车轮来合法化非法占领,试图通过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丛林法则来制造既成事实,最终永久掠夺他人土地而使自己成为心安理得的主人。

大约3000年前大卫王夺取耶布斯人的都城后,以色列人将其更名为耶路撒冷,并将其描述为本民族自有永有的古国首都和精神家园,从不言及此前一两千年耶布斯的建城史,更罔顾这样一系列抹不掉的历史事实:公元135年罗马人拆毁犹太圣殿、驱逐以色列人后的近两千年,以色列人不再是巴勒斯坦主体原住民;自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的远征军从东罗马治下夺取耶路撒冷后,除了11-12世纪基督教十字军控制百年左右,直到1967年又被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占,耶路撒冷在1329年的漫长历史中都由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或曰穆斯林控制与管理。

此轮巴以冲突大规模爆发的深层根源是以色列无休止地占领和“去巴勒斯坦化”,是美国两党政府纵容下持续封锁加沙地带,不断蚕食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土地,甚至不断强化对东耶路撒冷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宣示主权和“犹太化”,以及不断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抵抗轴心”的兴起和以色列面临多重袭扰,又是因加沙冲突和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而起。

是治标要治本,还是扬汤止沸或抱薪灭火,理智选择一目了然。以色列眼前摆脱国家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尽快结束对加沙的军事围剿,使“抵抗轴心”的袭扰偃旗息鼓。但是,如要长远解决巴以冲突,长久实现以色列和平、安全、发展和繁荣,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换和平”原则,必须一篮子解决阿拉伯被占领土的归还问题,包括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也包括属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戈兰高地。

如果以色列政府特别是内塔尼亚胡为一己之私,按下葫芦浮起瓢起瓢地肇启大规模北伐而拉开新的黎巴嫩战争大幕,以色列将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本届政府也将难以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体面的交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