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子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三农”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首次调研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数字素养现状,得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总体处于‘不合格’状态”“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村居民个人电脑使用能力不足是主要短板”“要想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乡村‘新IT’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两手都要抓”等结论。
据了解,本次调研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发布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结合我国国情和调研的可行性,设计了一份我国居民数字素养评估问卷及对应计分体系,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方式,对城乡居民数字素养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平均得分仅为43.6分(满分为100分),总体处于“不合格”状态。
报告同时指出,在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居民与农民群体正面临着数字素养“掉队”风险。调研结果显示,数字素养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已非常突出: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为56.3,农村居民平均得分却仅有35.1,差值高达21.2分,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了37.5%。
分职业类型看,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有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43.6的平均分值低了57%。在电脑工具价值开发、数字化增收能力、电脑使用三个方面,农民得分与整体得分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约有5.6亿农村人口,报告提出,要想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乡村“新IT”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两手都要抓。
截至2020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已经双双超过98%,光纤到达率和4G覆盖率基本实现了城乡无差别。但随着以5G、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IT”技术加速落地应用,农村数字基础配套设施正面临提档升级问题。在加快推进新基建背景下,需要开足马力加速农村地区“新IT”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还针对几个通过数字化振兴乡村经济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比如:联想将“新IT”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应用到下沉市场,通过搭建智慧农业生态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农业汇集,帮助陕西梁家河苹果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助力果农增收。这类优秀案例对于其他乡村和企业探索科技助农新方式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