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教学新路径 共研法治新课堂——肥东县陈光新名师工作室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

为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切实推动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近日,肥东县陈光新名师工作室于肥东县第三中学成功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此次活动聚焦《认识民法典》课题,吸引了全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代表踊跃参与观摩研讨。

本次研讨会采用 “同课异构” 形式,围绕《认识民法典》主题,两位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学情,凭借各自独特的教学智慧,打造出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纷呈的法治课堂。每一堂课都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成为新课标理念下法治教育的生动实践。

苏艳老师巧妙构建真实情境教学,精心策划“校园侵权事件模拟剧场”等一系列沉浸式项目任务。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法官”“法律顾问”,穿梭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场景中。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不仅将法律知识学以致用,还在团队协作的思维碰撞中,锤炼了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用”的教育理想,让法治精神在实践体验中悄然扎根。

郑丽君老师则另辟蹊径,以“法治宣传周”项目任务为依托,将教室巧妙变身为“普法工作室”。学生们分组认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时代隐私权” 等前沿法治主题,开启了一场知识探索之旅。他们化身普法先锋,通过案例检索挖掘法治故事,梳理法律条文提炼核心要点,设计宣传方案传播法治理念。在完成项目攻关的过程中,学生们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跨越,有效达成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

在课后研讨环节,大家一致认为,两节课均充分彰显“以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通过差异化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光新进一步强调,“同课异构”的关键在于在遵循课标要求的“同”中寻求教学方法的“异”,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项目式教学、跨学科融合,创设更具生活化、真实感的教学情境,全方位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通过多维度的课堂实践,为《认识民法典》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工作室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课堂、创新教法,持续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为培养新时代法治公民贡献力量。(文图/苏艳 陈光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