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供电公司绿色建造开启“友好基建”新篇章

“这是我见过环境最好的临建用房,未来16个月的施工期,满足工程队日常使用绰绰有余。”11月26日,220千伏红湖变工程现场负责人莫仕超向笔者介绍,由国网绍兴供电公司自主创新的绿色临建用房已装配完成,部分功能投入使用。

据悉,近年来,绍兴公司全力打造输变电工程绿色建造品牌,开展智慧科技、绿色装备、低碳工法等技术研发,依托大明电建承建的220千伏红湖变电站,建设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样本工程。红湖变绿色临建先行落地,拉开了“友好基建”的序幕。

智慧赋能让施工条件更友好

按照施工方案,红湖变工程采用“预制舱”集装箱作为临建办公生活用房,吊装于螺旋锚基础之上,底部架空,方便灵活拆卸和回收使用。螺旋锚“预制舱”实现零开挖、零浇筑,且不产生余土废料等建筑垃圾,特别是攻克了传统临建设施场地大面积硬化对占地的破坏,极大地减轻工程竣工后土地复垦复绿工作量,可谓事半功倍。

“预制舱”内给排水、电路管道完善,日常生产生活设施(桌椅柜、空调、洁具等)齐全,预留通风采光开窗,可根据实际需求多层布置、拼装使用,实现拎包入住、舒适办公。

“螺旋锚基础在输电工程中应用已有先例,移植应用到临建施工中,属业内首次。”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管理专职章鑫介绍,公司拥有相关专利两项,均在此次施工中实践应用。

简单来说,螺旋锚基础是由螺旋锚组成的锚桩阵列,螺旋锚形如一枚拧入土地的大号螺丝钉,可以承受抗拔荷载。基于螺旋锚输电塔的工程经验,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创新提出螺旋锚基础的临建应用场景,经勘察,站址土质适宜、技术路线允许,螺旋锚临建方案具备可行性。此外,工程运用新型挖机螺旋锚装置将锚桩回旋拧入土地,土壤不易松动;通过调整锚桩顶部安装的法兰调节附件,确保布桩平整。单个6吨重的集装箱模块,下方设置6-8个3.5米长的螺旋锚,可承重15人,简单高效、扎实耐用。

对比传统活动板房,螺旋锚“预制舱”具有劳动强度低、作业周期短、施工质量好、回收残值高的优势。按红湖变施工情况统计,工程临建安装效率提升3倍,材料复用率翻一番,施工成本降低30%。“虽然,螺旋锚‘预制舱’前期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从长远的经济效益演算,使用3次即可收回投入成本,预计综合使用可达10次以上,将极大降低临建施工投入成本,如全面推广使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非常可观。”项目经理表示。

低碳节能让资源利用更友好

绿色建造提倡建筑用能环保。国网绍兴供电公司优化设计评审、施工管控、运营管理,推进临建用房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用水更节约,用网更低耗,用材更环保。

“工程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没有必要全部使用自来水。”项目经理透露,工程配备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可将临建屋面雨水、抽蓄河水统一回收,经装置弃流和简单过滤,排入泵井,作为施工用水、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保障干旱、紧急情况(如火灾)用水安全,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经济安全的目的。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坚定扛起央企责任,在技术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绿色建造产业链,提升一体化集成实施能力。相关研究表明,5G设备的能源利用率比4G更高,这意味着使用更少的电能,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如今,红湖变工程运用5G通讯技术,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施工精准模拟,挖掘分析虚拟现实和物联采集的工程信息,提供匹配过程趋势预判和专家预案,实现互联协同、智慧生产、科学管理的“智慧工地”工程项目管理。

红湖变贯彻绿色建造理念,全站采用更加环保的钢结构作为主体结构,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自重轻,基础承担的负荷也相应减小,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处理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此外,钢结构墙体自身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增加建筑内部使用面积,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空间。施工实现现场装配,像“搭积木”一样,将钢构件组装即可,减少了砂浆预拌、混凝土浇灌等湿作业工序,施工产生的灰尘、污水、泥浆、噪音等污染得到控制和降低,流程简单、施工快捷。在同等建筑规模中,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其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将降低35%,建筑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主体结构材料回收率可达90%以上,节能、节水、节地、环保,有效提升输变电工程周围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智能气象站雾喷

工艺巧能让环境融合更友好

岸绿水清,田韵农兴。红湖变工程所在的绍兴市斗门镇璜山北村,拥有近600亩蔬菜基地,全市近七成的蔬菜供应来源于此。

新建变电站,对于完善基础设施、方便供电无疑是件好事,但村民对工程施工影响耕地土质、产生尘土噪声存有顾虑。

“请村民们放心。我们在临建区域实施草皮覆盖,既能防治扬尘污染,又能减轻水土流失。”据项目协调人员介绍,除采用螺旋锚基础施工、坚持建筑绿色用能以外,红湖变工程还注重降尘、降噪、景观美化。

工程综合利用多种新技术推进文明施工。据项目经理介绍,项目地理位置特殊,四周农耕田地和村居民宿环绕,这给精益施工带来不小挑战,对扬尘和噪音的控制要求比其他项目都要高。现场采取施工举措,比如设置环境微气象站,实现环境动态检测预警,配备PM2.5智慧检测系统,一旦PM2.5浓度超标,将自动开启雾炮喷淋装置,喷水降尘,防治空气污染。此外,工程选用隔音门、架设隔音板,起到多重隔音、封闭阻音、吸附噪音的作用,全面降低噪声影响。经测量,现场粉尘排放较往常降低70%,噪音排放达到规定标准。

据悉,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围绕材料、工法、工艺、管理等方面规范绿色建造行为,提升绿色建造水平,打造“施工文明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示范工程,安全、高效、优质推动项目进度,确保工程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变电站临时围挡采用绿色装配式预制围挡,临建区域裸露部分覆盖草皮,以玻璃钢格栅为面层铺着临建走道,可重复利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工程规划布局紧凑、安装便捷、经济美观、整体融入乡村建设,全面实现临建基础、临建场地、临建通道“零硬化”。

绿色友好,电力先行。红湖变工程与环境深度融合,不破坏农耕环境和山水脉络,点缀了自然风貌和田园风情,也将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