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 “336”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乐山市沙湾区聚焦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形成“336”工作机制,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互融互促,实现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全面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实施“三大行动”,激活党建引领新动能。通过实施“强阵”“提能”“优服”三大行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组建党群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级组织,搭建多方参与治理的新平台。积极探索“党建+”的模式,建立以“党建+网格小组”“党建+志愿服务”为单元的微治理机制,让党员群众主动来、愿意来参与乡村治理。坚持在提升镇村干部治理能力水平上下功夫,利用干部培训、“农村家庭能人”培养等方式,通过“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相结合,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能。

突出“三个聚焦”,下好上下联动一盘棋。重点聚焦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共治、民生项目建设等三个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乡贤、“农村家庭能人”、退伍军人等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群众主体作的发挥,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项目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干群协作参与治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六大载体”,打好多元共治组合拳。通过强化村规民约、移风易俗、议事协商、红黑双榜、家风美德以及常态活动等六大载体,推进村(社区)基层治理。按照简单易懂、群众认可、务实管用的原则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发挥各村级自治组织作用推动移风易俗,以张榜公开“红黑”典型、表扬“好家风”榜样人物等形式激发群众的自觉性,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坚持“支部搭台、党员引领、群众唱戏”模式,把舞台和场所留给群众,开展“留守儿童读书比赛”“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农民春晚”等特色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调动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热情,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治理的“硬支撑”。(燕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