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德州段,是由德州市所辖的夏津县白马湖镇师堤村入境,由德城区二屯镇的第三店出境,全长127.8公里,由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德州局统一管理。但明清时期的这段运河,虽然地域上分别属于济南府的德州和东昌府的武城、夏津、恩县三县管辖,但河道事务却是长时间统一由东昌府通判统一管理。康熙中期以后,这段河道则改由设在武城县城的下河厅管理。
一、下河厅的设置与职责
下河厅又叫“北河厅”,是清代设在武城县城,负责管理南运河山东段运河事务的行政机构,业务上受驻扎在济宁的山东运河兵备道管理。
清代山东运河段南起枣庄的黄林庄,北至德州柘园(现桑园),全长1143里。中间设5个厅,分别是泇河厅、运河厅、捕河厅、上河厅、下河厅。泇河厅负责运河枣庄段至微山县的王家口,全长195里,驻峄县;运河厅负责王家口北至汶上县袁口,全长275里,驻济宁;捕河厅,负责从袁口到阳谷县刘家湾,全长155里,驻东平;上河厅负责刘家湾至临清市的王家浅,全长277里,代管漳卫运河180里的河道,驻聊城;下河厅负责王家浅至德州柘园镇,全长327里,驻武城。
清乾隆年间成书的《山东运河备览》卷七,详细说明了下河厅的由来:“东昌府管河通判,原管辖德州等十余州县卫河道,计600余里。康熙二十一年(1682),总河靳文襄公辅始请添设下河通判一员,分辖德州一州二卫、恩县、夏津、武城、直隶之清河、故城八州县卫河道,驻扎武城县。”
道光《续武城县志•公署》记载了下河厅署的创建与维修:“北河厅署,在舜阜门(即南门)内,康熙三十三年(1694)建。按:旧志以北河厅为疑,查《山东运河备览》间称北河厅。《(临清)州志》亦云:“北河厅”盖即“下河厅”也。今署在学宫(武城县学)西北。乾隆三十三年(1768),通判韩煦建。意当日原建之署,适骆□□任时已圮,而此乃重建者。韩任建署大门,在弦歌街。至道光六年(1826),通判萧以霖改建大门,在县照壁前街,门向东西,尽易。”
下河厅的职责为:主管修缮运河闸坝、培护运河堤岸、疏浚运河河道等工程,同时维护运河通航秩序和闸坝等水工设施的安全。乾隆以后,将河道总督所属机构定为道、厅、汛三级,分段管理。属官有河库道、河道、管河同知、通判等,所辖军队称为“河标”。既保障运河畅通,又维持运河上的社会治安。道光《续武城县志•职官》:“下河通判,管河道300里。(夏津县53里,武城县118里,恩县34里,德州45里,德州卫50里。初时兼辖清河、故城河道。至雍正九年(1731),直隶河道改归河间府同知管理。今清河河道分属临夏,而故城河道仍属直隶)”。
由于漕运停止和海运兴起,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下令裁撤下河厅署,下河厅存世整整220年。
二、下河通判姓名及任职时间
下河厅通判共有68人,其姓名与任职时间有明确记载者60人,只知姓名者8人,属于暂时代理者16人。
胡天龙,康熙三十二年(1693)任。
陈明经,康熙四十年(1701)任。
金世祯,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
纳勒海,康熙五十三年(1714)任。
曹元梦,康熙五十八年(1719)任。
徐赞玉,雍正八年(1730)任。
王汝砺,乾隆六年(1741)任。
时廷铨,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
白树屏,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
张克俭,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
谢光绶,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
韩 煦,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
赵宏汉,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
郭 煦,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
姚信璧,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
胡 增,乾隆四十年(1775)任。
罗 瑛,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
甘定进,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
吉佩琮,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
洪世仪,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
冯 津,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
阮光增,乾隆五十七年(1792)任。
童 伟,乾隆五十九年(1794)任。
毕继曾,乾隆五十九年(1794)任。
张 琯,乾隆五十九年(1794)任。
沈惇彝,嘉庆五年(1800)任。
甘运濂,嘉庆八年(1803)任。
朱长垣,嘉庆九年(1804)任。
徐 鼐,嘉庆十年(1805)任。
蒋嘉瑞,嘉庆十年(1805)任。
叶鹏翥,嘉庆十年(1805)任。
汪元琨,嘉庆十年(1805)任。
董有恂,嘉庆十一年(1806)任
钱 焯,嘉庆十二年(1807)任。
甘运濂,嘉庆十七年(1812)任。
王槐庆,嘉庆二十年(1815)任。
钱 熙,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
萧以霖,道光二年(1822)任。
张承恩,道光九年(1829)任。
龚庆荣,道光十一年(1831)任。
谭为绍,道光十六年(1836)任。
方传榖,道光十九年(1839)任。
彭祖芬,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
刘文箸,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
龚□□,无任职时间。
张锡麟,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
唐 简,道光三十年(1850)任。
陶□□,无任职时间。
萧□□,无任职时间。
毓 明,咸丰五年(1855)任。
胡□□,无任职时间。
姚□□,无任职时间。
沈公麟,同治元年(1862)任。
王建衡,同治三年(1864)任。
曹文振,同治四年(1865)任。
吴吉昌,同治四年(1865)任。
黄□□,无任职时间。
秦□□,无任职时间。
于寿之,同治十一年(1872)任。
张□□,无任职时间。
许广身,光绪十二年(1886)任。
楼汝同,光绪十七年(1891)任。
昂阿拉,光绪十七年(1891)任。
任来汝,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
姚诗富,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
陈祥溱,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
薛尔安,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
从嘉庆十一年(1806)至道光二十年(1840),临时代理下河通判者16人,即朱长垣、徐鼐、蒋嘉瑞、叶鹏翥、汪元琨、牛继祖、顾礼璜、冯召棠、黄家积、钱曰炤、王承业、方传榖、李麟图、文鸿、张汉、龚瑞榖。其中朱长垣为二次署理下河通判,顾礼璜、李麟图两人则为三次署理下河通判。
三、下河厅署人员构成及薪俸
据乾隆《武城县志》卷三“田赋”记载:下河通判1员,俸银60两;门子2名,工食银连闰11两5钱1分8厘;皂隶12名,工食银连闰69两1钱8厘;步快8名,工食银连闰46两7分2厘;轿伞扇夫7名,工食银连闰42两3钱1分3厘。
四、下河厅所辖河道与管河官员
夏津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临清赵货郎口起,北接武城桑园止,共46里,西岸南接清河渡口起,北接武城刘家道口止,共7里。
清河县管河典史一员——河道南接临清二哥营起,北接夏津渡口止,共39里。
武城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夏津桑园起,北接恩县白马庙止,共140里;西岸南接夏津王家庄起,北接故城郑家口止,共114里。
故城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南接武城郑家口浅起,北接德州卫孟家湾浅止,共60里。
恩县管河主簿一员——河道南接武城白马庙起,北接德州四女寺止,共70里。
德州管河判官一员——河道东岸南接恩县新开口铺起,北接德州卫张家口铺止,共53里;西岸南接德州卫南阳务铺起,北接德州左卫郑家口铺止,共15.5里。
康熙二十六年(1887),裁管河通判一员,浅夫百名。
德州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东岸南接恩县回龙庙铺起,北接吴桥降民屯止,共84里;西岸南接故城范家圈止,北接景州罗家口止,共127里。
德州左卫管河指挥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德州耿家湾起,北接德州四里屯止,共3里;西岸南接德州蔡张城起,北接德州卫四里屯止,共1.5里。又有4铺在清平县地方,县河官代管。
景州管河判官一员——河道南接德州罗家口起,北接吴桥狼家口止,共24里。
吴桥县管河典史一员——河道东岸南接德州罗家口起,北接东光连窝浅止,西岸南接德州白草洼起,北接东光王家浅止,各60里。
下河厅存世的220年中,通过维护河道设施和不断强化河道社会治安,曾为清代国家漕运和商运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两岸百姓免除水患及安居乐业做出过积极贡献,但随国家漕运的废除,不得不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惜的是,本应作为运河古迹保存下来的下河厅署,随着1973年卫运河治理拓宽和武城县城的东迁,其旧址也变成了老城镇的一段运河河滩,如今已是踪迹难寻。(张明福)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