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晚期的中兴名臣,率军击溃楚国,却疑似被后人坑惨

西周晚期,有一位中兴名臣。他曾率领周王室的军队进攻楚国,获得大胜,俘虏缴获战利品极丰。同时他又是朝中重臣,地位崇高,但是这个人却很少有人听说过,这是怎么回事呢?

【宣王中兴】

西周晚期,在著名的周厉王和周幽王之间,有一段短暂的中兴,历史上又被叫做宣王中兴。

这个宣王中兴的周宣王,就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幽王的父亲。虽然这次中兴,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不少的水分,但是这时的周王室确实抬头挺胸了一段时间。

在宣王中兴时,周宣王提拔了一大批中兴之臣,中间就有秦国先祖秦仲,晋国国君晋献侯,后来杀死周幽王的申侯,等重要的历史人物。

而要说到周宣王的左膀右臂,那就不能不说召公虎和方叔了。

【召公与方叔】

召公虎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他的祖先就是西周初年,建立燕国的召公奭。

在周厉王时,由于厉王止谤,召公虎曾劝谏,留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名言,也因此而闻名后世。

后来在国人暴动中,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就是召公虎保护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周宣王。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就开始重用召公虎,也曾让召公虎领兵平叛,是宣王中兴中的重要大臣。

而本文要说的,就是与召公虎并称的方叔。方叔与召公虎经常被后世赞誉为重臣名将的代表,合称为“方召”。二人也堪比周宣王的左膀右臂,是宣王中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方叔的功绩】

方叔出身,一种说法是姜姓方氏,为炎帝之后,先祖方雷是炎帝姜榆罔的长子。而另一种说法,方叔是姬姓,与周王室同族。

在周宣王时,方叔已经是朝中元老之臣了。有成语“望隆方叔”意思是就像方叔一样,有着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诗经·小雅·采芑》描述了方叔率领兵车三千征伐楚国的事件,历史上又称其为方叔伐楚。

《诗经》中有“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描述了方叔势如破竹,擒获战俘。同时方叔还缴获了八件楚国祭祀祖先的重器,被称作“楚公逆钟”。

【中兴名臣】

方叔作为宣王中兴的名臣,征伐楚国当然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不只是因为楚国在后世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在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

在周厉王国人暴动的时候,周王室的权威其实已经降低到了冰点。这时候不只是国人动乱,还伴随着诸侯反叛,蛮夷入侵。

可以说当时的西周已经岌岌可危,在周宣王继位时,国家动荡不安,政令不行,同时也遭受着四面八方的反叛威胁,战事在全国各地,四面开花。

这时候,周宣王大胆启用了很多大臣,最开始的可能就是方叔和召公二人。方叔先是北伐玁狁,又南征楚国。在西周最危急的时候打了两场重要的胜仗。

在此之后,周宣王才得以用秦仲攻打西戎,晋献公攻打北翟,申侯坐镇谢地,,召公虎征伐东夷。

这些安排,都是在方叔解决了最初,最危险的敌人后,才得以实现,也为宣王中兴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旧唐书·太宗本纪》:“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驱驰方、召,亦能制胜太原。”

此记载讲的就是方叔曾北伐玁狁,把周宣王任用方叔,召公虎比作轩辕黄帝用五兵。

郑玄笺:“方叔先与吉甫征伐玁狁,今特往伐蛮荆,皆使来服於宣王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此记载讲的就是,方叔先征玁狁,再伐楚国。威慑了四方戎狄,宣扬了周宣王的威望,赞美他的功劳。

曹植也称赞过:“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疑似后人】

在周宣王统治的中晚期,宣王重新确立了王室权威,可是方叔也已经淡出政坛。在周宣王晚年,周王室对外用兵 ,开始屡战屡败,周王室再次衰落下来。

关于方叔的结局,也只是宣王封方叔于洛,即封在了洛阳。但是,洛阳又是西周东都,是东周都城,在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留下什么关于方叔的记载。

此后关于方叔的记载就几乎绝迹了,这个曾经立过大功的中兴名臣,好像消失在了历史烟尘之中。

那么,为什么方叔会受到这样的历史待遇呢?有一个猜想,有可能解释这一点。

也许方叔是受到了后人的拖累,被子孙给坑了。

【方国建国】

周宣王死后,其子周幽王继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80年,在镐京与西戎中间的沣水地区,兴建起了一座城堡,兴建城堡的人自称方襄公,并以民众八千建立方国。

关于方襄公是何人,方国民众来源于何处,历史上已经没有记载了。甚至整个方国也只存在三十多年,只知道相传三代国君,其他一概不知。

方国建立后,由于是私自立国,所以并不具备合法性。但是此时的周王室却并没有兴师问罪,就让方国这么存在了。

从这一点,有人就猜测,方国也许是姬姓没落贵族,周幽王念及情分,也就默认了方国的存在。但是这个猜测并没有证据能够证实。

所以另一种可能,方国会不会是方叔的后人建立的呢?

【方叔后裔】

关于方叔的后裔,历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虽然很可能居于封地洛阳,但是也有可能有一支留在了关中。

而方国的历史,建立过程,国君出处也一概不知。而他们建国,也不可能不知道几十年前的名臣方叔。

既然方襄公建国,敢于用方作为国号。那他与方叔有关联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如果不是为了借助方叔名望,那就是方叔的后裔。

从历史的前后关系,二者相隔也不过数十年,虽尚无实质证据,但这种可能还是有的。

【另一种猜想】

假设方襄公真的是方叔后裔,那么事情可能是这样的。

方叔死后,方叔后人应到洛阳就封,但是那里是周王室的东都成周,不可能让方叔的后人直接管理,所以这可能就是一次明升实贬。

周宣王的目的只是把他们发配过去,从而方便管理看护,也让他们远离中央政治。

而方叔的一支后裔知道周宣王的目的,所以留在了关中,积聚力量。等到周宣王死后,他们就营造城堡,并于周幽王二年正式反叛周王室,建立方国。

而周幽王念及旧情与方叔的功劳,同时,这个方国也实在弱小,并无威胁。而且王室手中也有其亲人在洛阳,作为人质,所以也就放任了他们。

【周宣王为什么贬斥方叔?】

那么周宣王为什么这么对待方叔呢?

这还要说回周厉王国人暴动,当时周厉王出逃后,西周进入了共和执政时代。而共和执政的本质就是大贵族垄断朝政,这中间的代表就有周定公和召公虎等人。

在周宣王早期,朝政都是由大贵族把持的,而方叔作为元老之臣,很可能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而周宣王在早期只能选择与这些大贵族合作,而这可能才是方叔能够掌握兵权的真正原因。

在周宣王中后期,尤其是方叔和召公虎等人淡出政坛后,周宣王提拔了一些更亲近或更容易控制的亲信掌权,比如联姻的申侯,弟弟郑桓公,以及没什么权势地位的秦仲等人。

也就是说,贬斥方叔,是因为方叔是共和执政中的重要成员。而周宣王想要夺回王权,打压周定公等大贵族。那么贬斥方叔,就是他一定会做的。

【权利的牺牲品】

随着方叔等老一辈大贵族相继亡故,更年轻的周宣王逐渐在王室内部掌握大权,方叔等大贵族的后人们也开始遭受打压。

周宣王晚年,不顾大臣反对,坚持干预鲁国继承人选,不参加籍礼,坚持普查人口等。

这些行为都说明了周宣王在晚年已经有了与大贵族们正面硬刚的底气,而方叔及其后人,也只是朝中权利博弈的牺牲品罢了。

【方国兴衰】

方国建立后,历经三代君主,三十多年。在春秋初年亡于秦国,自此销声匿迹。

方叔后人选择了一条最坏的道路,他们竟然反叛了周王室。作为反叛者,尤其是在后来尊王攘夷成为主流的春秋时代,方国的存在就非常的尴尬了。

因为在春秋五霸的时代,尊王攘夷是一种政治正确,像方国这种反叛者,当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于是连带着,已经灭亡的方国成为了春秋人民不愿再提起的存在。又由于方国的弱小,连成为反面教材的资格都没有了。

也许正是方国的原因,也让后人开始忌讳谈论方叔方叔在历史上开始声明不显,这么说,他可是被后人坑惨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