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即将来临,联盟党支持率迎来大幅上涨,在这一背景下,默茨在中德关系方面的立场也逐渐明朗化,对此,王毅外长用三句话为未来中德关系定下了基调。那么,德国大选情况如何?王毅外长的表态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当地时间2月21日,德国大选前最后一次民调显示,联盟党以29%支持率保持领先,紧随其后的德国选择党稳定在20%。虽然社民党、绿党等传统势力出现波动,但右翼阵营整体优势明显。这种政治格局的转变,在德国近十年选举中实属罕见。
从辩论现场来看,话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移民问题,45%民众认为移民弊大于利,联盟党推出的“边境直接遣返”“加速驱逐犯罪移民”等严苛政策,意外获得德国选择党支持,这种跨越传统政治红线的合作,折射出德国社会思潮的深层变化。
其二是经济问题,73%德国人担忧国家经济衰退,许多人开始怀念默克尔时代的经济辉煌。超市物价牌上的数字不断攀升,工厂订单量持续下滑,这些日常可见的变化,正重塑选民的政治选择。联盟党抓住民众的怀旧心理,将“恢复经济荣光”作为竞选王牌,而绿党力推的环保政策,在民生压力面前显得曲高和寡。
因此从现状来看,移民政策与经济议题的叠加效应,造就了德国选择党的异军突起。这个曾被主流政坛排斥的极右翼政党,如今稳稳占据第二大党位置。虽然马斯克、万斯等的公开支持引发争议,但德国民众用选票证明:当生活压力突破临界点,意识形态的防火墙也会出现裂缝。
不过,德国政治传统仍具韧性,所有主流政党都明确拒绝与德国选择党组阁,这种“隔离策略”能否持续,将成为新政府稳定性的试金石。而支持率领先的默茨,如果他能顺利上台,意味着德国可能会在内外政策上与前任有所不同,其中对华政策便是一个重要的看点。随着他支持率的提高,默茨向外界清晰传达了他将继续维护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期待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的立场。由此可见,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仍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
与此同时,中方也已经与联盟党进行了接触,近日在与默茨的会谈中,王毅外长用三句话明确了中方对中德关系的期望。首先,他强调了中德建交50多年来的深厚基础,并特别指出,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关系的稳固基础不会轻易动摇。王毅的表态,不仅是对默茨对华立场的回应,更是在告诉德国政界,中德关系的良好发展是中国的长期利益所在。
接着,王毅提到,德方奉行对华友好政策符合德国自身利益和人民愿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为两国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王毅的这句话不仅是在期望德国能继续秉持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也是在表达中国将继续支持德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双方的合作尤为重要。最后,王毅强调了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价值,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希望德国能够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全球贸易和合作方面。
有分析认为,虽然默茨的对华立场偏向于合作,但他能否推动具体的经济政策、科技合作等实质性的措施,仍然是未知数。如果德国新政府在国际问题上产生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在对华态度上,无疑将冲击中德关系。此外,德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也可能使得默茨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受到多重顾虑,难以形成稳定的政策方向。
不过,历史经验也表明,中德关系总能超越短期波动。从施罗德时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到默克尔的“危机伙伴”定位,每次政府更迭都伴随着政策调整,但务实合作的主线始终未变。当前,德国需要的绿色转型技术、中国市场潜力、全球治理合作,与中国的发展需求形成天然互补。这种结构性互利关系,才是抵御政治风浪的真正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