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驰科技”,股票代码688708)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公告,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佳驰科技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简称EMMS)提供商,公司围绕EMMS产业发展的产品主流和技术前沿,坚持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可控,全面覆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以及电子信息领域电磁兼容材料等在内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销售和服务。公司提供的EMMS产品在低频超宽带、多频谱兼容、薄型轻量化等方面具有行业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特色。
政策助推EMMS发展,净利持续高速增长
国防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行业,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规划,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公司EMMS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国防开支上,2022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我国装备费从2010年的17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428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3.4%。
《招股意向书》显示,佳驰科技主要产品在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的盈利水平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3017.02万元、76897.59万元和98084.3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717.34万元、48408.73万元和56370.0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9846.89万元、45172.49万元和52270.6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34%。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佳驰科技采购金额呈现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8990.39万元、14458.39万元和17999.04万元。
在销售模式上,佳驰科技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与民用相关领域,与国内EMMS应用行业优势头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公司已布局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领域重点型号和重点产品,始终坚持“技术为本、客户为先”的经营理念,秉承“创新、务实、高效”,致力于成为EMMS行业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坚持研发高投入,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突出
自2008年成立以来,佳驰科技始终紧密围绕国家军工型号隐身技术和民用电子行业对高性能电磁兼容材料的迫切需求,经过十多年来不断的持续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公司在EMMS领域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佳驰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3278.64万元、4405.33万元和8686.41万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16370.38万元,复合增长率达62.77%。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佳驰科技拥有研发人员137名,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32.39%,同时,发行人拥有8名核心技术人员,相关技术专家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且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研究和工程化经验。随着产品的定型批量生产,公司也逐步培养了一支技术型和技能型并重的生产人才队伍,为公司扩大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邓龙江院士的带领下,佳驰科技凝聚了一支在国内EMMS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建有“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四川省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四川省科技创新平台,承接了国家级、省部级EMMS领域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突破了EMMS产品的“薄型化”和“超宽带”等关键技术瓶颈。
在国防安全领域,佳驰科技研制的我国战机“两代”隐身材料,已批量应用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等重大重点型号工程。在民用电子信息领域,公司研制的电磁兼容材料产品,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电子产品中推广应用。
佳驰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解决了EMMS行业系列重大难题,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 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项,连续被航空工业集团某单位认定为“金牌供应商”。
按照佳驰科技的规划,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将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发展机遇和重大需求,与国内EMMS应用行业优势头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布局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舰船领域重点型号和重点产品。
对于此次科创板上市,佳驰科技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全面落实公司技术、管理能力提升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战略,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人才梯队,持续强化公司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