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F实验影像中心: 一条在线观看艺术片新通道

5月20日,“实验影像中心”(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小程序正式上

5月20日,“实验影像中心”(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小程序正式上线,当天推出首个展览“行动的摄影机”。策展人董冰峰邀约电影导演和影像艺术家雎安奇、周啸虎、吴文光、黄文海和雷磊等参与展映。

“实验影像中心”将专注实验影像和艺术电影的展映与研究,由艺术家陈友桐发起和设计,“在线文化艺术(深圳)有限公司”出品赞助,履行团科技小组担任技术开发。中心从2017年4月发起到今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整整两年的时间。

作为国内第一个小程序影展的发起人,陈友桐认为,流媒体的普及正在影响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在小程序里做在线电影院,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借助微信的便捷,探索一种适用手机端观看和分享的方式;二是借用线下电影院的院线机制而不是当下通行的即时点播,旨在强调一种观看的仪式感。

“行动的摄影机”展映片单:

雎安奇,《北京的风很大》,50分,2000年

周啸虎,《镜室》,7分30秒,2010年

吴文光,《治疗》,80分,2010

黄文海,《殼》,12分59分,2010

雷磊,《周末》,11分45秒,2018年

 

001

雎安奇,《北京的风很大》,50分,2000年

1999年北京的春天,一个国家和城市都在变化在这新千年的边缘。24岁的导演雎安奇和两名摄制人员用一架老旧的阿莱16毫米电影摄影机和一根用废旧的电视机天线改装的麦克风,骑着一个三轮车和两辆自行车闯入了北京的街头:婚礼、学校、居民楼、天安门广场、美容院、甚至公共厕所…摄影机里转动的16毫米电影胶片已经过期了八年,但这些胶片记录了变化和不变的现实。雎安奇反复的向人们询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觉得北京的风大么?”每个人给了他不同的答案……这是相当罕见和震撼的影片,尤其是这部影片的片比是1:1,没有任何一个画面被剪掉。制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本片在2000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

雎安奇,1975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接受了电影教育。目前备受国际瞩目的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之一。

部分展映:

2003年6月25日-10月13日,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17年1月20日《中国独立电影2017 》,Filmpodium Der Stadt, 苏黎世,瑞士

 

002

周啸虎,《镜室》,7分30秒,2010年

周啸虎动画作品《镜室》从日常生活的私密空间开始,呈现一系列个人的活动场景和状态,逐渐地进入对权力人物的某种想象。在卫生间里,泥塑主人公面对镜子,非常自恋的摆出各种姿势,幻想着自己扮演着多重角色:或是S身材的妙龄女郎,或是备受瞩目的演艺明星,又或是高高在上的政要…… 镜中的画面呈现的正是我们不同的欲望,也许有些是真正的理想,有些是撒旦般的幻想,有些只是灵光一闪的奇思异想。(摘自今日艺术网)

周啸虎,1960年生于中国常州,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是中国视频动画的先锋人物。

部分展映:

2011年参影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2012年展映于第三届国际艺术电影论坛(EXIN&CIFF)

003

吴文光,《治疗》,80分,2010

这个作品的初衷是想做一个有关我母亲的影像,以之纪念和我感情极深、在2007年去世的母亲。做的过程想法不断被打断和改变,特别是对整个12年中有关我母亲的影像素材整理过程中,一些之前没有留意的细微之处重新再现,一些往事重新恢复;还有,重新面对母亲的活动影像,一个已经消失人世的亲人突然那么栩栩如生地活动起来,说话,表情,一切宛如昨天,发现这个影像作品不仅仅是纪念,是一个让我母亲重新活过来的尝试,尤其是在我现在这个需要自我治疗的过程,母亲成为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所以,母亲-回忆-现在时-治疗与自我治疗,一个结构和叙述方式自然而成。——吴文光

吴文光,1956年出生云南昆明,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至1978年;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88年至今,作为自由职业者居住北京。

部分纪录片作品:《流浪北京》(1990年)、《和民工跳舞(2001年)、《你的名字叫外地人》(2003年)、《治疗》(2010)、《因为饥饿》(2013)、《调查父亲》(2016)。2005年,策划与组织村民影像计划。2010年,策划与组织民间记忆计划。

部分展映:

2010年,草场地“五月”艺术节,北京;

Visions du Reel, 2010,瑞士尼昂;

2011年,芬兰坦佩雷电影节

004

黄文海,《殼》,12分59秒,2010

在一段长江的两岸,矗立着一些造船车间,造船工人在多艘在建的巨轮上窸窣忙碌着。这些巨轮是为一个德国客户打造的,每艘价值1500万欧元。短片《殼》记录了造船工人的日常工作状态:他们忙碌的身影消失在机器的喧嚣声中,淹没在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循环中,而他们自身也是这个循环的参与者。从短片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但《殼》的任务不只是简单地向人们展示这些通常鲜为人知的画面。外面的浓雾和船壳内部的阴暗不是为了展示视觉朦胧感,而是用来影射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与捉摸不定、呼风唤雨的跨国资本流之间的脱节。短片接近尾声时,有段小插曲:温暖的赭色调画面展现出身体的力量与优雅,暂时让观者将现代化的洪流抛诸脑后。

黄文海,电影导演、策展人、中文自由作家笔会会员。部分作品:《喧哗的尘土》、《梦游》、《我们》、《壳》、《凶年之畔》、《在流放地》等。

部分展映:

2010年,入围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2010年,入围第23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短片单元

005

雷磊,《周末》,11分45秒,2018年

《周末》是居住在北京/洛杉矶的雷磊一直在进行的项目,其主题中始终贯穿的某种“怀旧”意识,并不仅说明艺术家对于历史、家庭与个人身份的不断寻找和确定的过程,而可视为艺术家将这一主题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思考”,一种关乎未来想象的艺术性的策略,以及今天不可能返乡的情感之间的矛盾立场。——董冰峰

雷磊,1985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实验电影导演,创作同时涉及录像,绘画,装置和音乐现场演出。2010年动画《这个念头是爱》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2019年,雷磊的首部动画电影长片《动物方言》入选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

部分展映:

蒙特利尔艺术影像节,短片竞赛单元 2019

莱比锡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 2018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