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和时间做朋友,把握住时间的规律和法则,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数倍于别人的事情,实现人生质的飞跃。
这本书,就是风戈最近读的书
《和时间做朋友:你一定要学的高效时间管理术》,用6大步骤、11种方法,教大家如何找回浪费掉的时间,如何有效高效利用整块时间,如何巧妙管理碎片时间,如何和时间做朋友,让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如虎添翼。
本书作者是李泽文,自由撰稿人,新媒体从业者。
前段时间有句话特别流行——努力到感动自己。
其实,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因为有时候,成功,不是滴水穿石这么简单,不是闻鸡起舞就够了,还得好好认识自己。明白什么时间适合做什么,不合适做什么,如何做时间和成功的主人。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认清自己,经营自己,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叔本华曾说: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分心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掉时间。
所以,我们总感觉事情太多而时间不够。他们将自己的拮据、压力、糟糕的人际关系、没有锻炼身体等等归咎于时间不够。实际上,是因为不会时间管理。
李筱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问到她如何协调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时,她说,为了有更好的精力和身体来工作生活,她养成了早起、早睡、锻炼、时间管理的习惯。
每天4:45起床,写作2个小时,7点半出门上班,中午一般休息半个小时到40分钟,10点半上床睡觉。坚决不在晚上写文章,哪怕是特别有灵感的时候。因为灵感来了控制不住,过了睡觉的点就容易失眠。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管理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一天中的注意力曲线,也就是生物钟,尽量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内。
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在一天中有3个时段大脑功能处于黄金高峰:第一个黄金时段是在早上6点到上午10点左右,这个时候无论是记忆力还是理解能力,都可以达到顶峰状态;
第二个是下午3~4点,这段时间大脑比较活跃,理解能力非常强,非常适合学习一些新的内容;
第三个是晚上7~9点,这时人的大脑非常清楚,学习能力很强,记忆力很好,而且思维敏捷,是学习的黄金时间。
当然,每个人都有差异。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精力状态,首先必须找出工作状态最佳的时间段;其次,必须做好规划,弄清楚在什么时间段最适合做什么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我们应该明白,无论怎么安排和使用,时间也不会变得更多,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并且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比如学会将复杂的事情简化处理,将时间控制在合理高效的范围内;比如学会分权和授权,寻找合作伙伴,学会将自己的事情分配给下属;比如制定计划,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时间管理并不是为了增加时间,也不是单纯地对时间做好划分和安排,而是在既定的时间内,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们都明白:时间是一种很特殊的资源,它不能储存等将来再用。每个人每天都精确地拥有同样多量的时间,被浪费掉的时间再也要不回来了。
时间管理需要态度,专注、自律、责任感等等,所以说,能够掌握自己时间的人,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人生。他们知道自己的人生航向在何处,明白自己要分什么步骤达到自己的目标,清楚该付出什么样的行动。
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创造更多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均衡与充实,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