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何许人也?王母娘娘一词最早出自元代的《全元曲杂剧》当中,也被称作是瑶池金母或者西灵王母等等,是属于道教的上古神灵,长生神女。
在道教上清派兴起之后,就将王母娘娘列为尊神,列为元始天王的弟子。
而在《列仙全传》当中,说到这位王母娘娘乃是西华至妙之气化身,和东王公共掌三界十方的男女仙籍,是神格仅次于三清的女神。
而我们在民间,也时常听到王母娘娘的神话传说。
我们所熟知的七夕节,就是来源于七仙女的传说,而在传说当中,七仙女是王母的女儿。牛郎与织女也是被王母无情的拆散,最后只能够隔着银河相望,一年只能相聚一次。
在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当中,也有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生育了龙吉公主的记载。
而《西游记》当中,孙悟空在蟠桃园偷吃的蟠桃,正是王母娘娘所种植的。
种种的民间传说,给我们构建起了一个形象立体的王母娘娘形象,一个个高高在上的,有些不近人情的封建传统家庭的家长的形象。
而王母娘娘的起源,其实要比这些传说故事要早得多,她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说我们都难以认出她最初的形象。
早在先秦时期甚至更早,就有了关于王母娘娘的记载了,在那个时候,她还被称作是西王母。
根据《山海经·西山经》的相关记载:【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说西王母看起来像人,但是有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经常咆哮,披头散发戴着玉胜(这个戴胜有学者认为是玉质发饰,也有学者认为是仪式性的鬼面具),是掌管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神灵。很明显,这个时期的西王母还是半兽半人的形象的,这是原始混沌神灵所拥有的特征,就跟伏羲、女娲一样(先民们对于自然对于野兽的敬畏)。同时在大荒西经还有海内北经也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
而在西晋时期出土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中发现的“竹书纪年”当中,也有不少关于西王母的记载,例如据说是西周史书的《穆天子传》当中记载到【周穆王向西云游列国,行程三万五千里,会见西王母】,周穆王在西征的时候,到达了昆仑丘,西王母献来白环五块,二人还互生情愫了。周穆王西游的事情,在《春秋左氏传》《史记》也都有记载,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我们再结合《尔雅》当中记载的【西荒有西王母国】还有《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的【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我们不难猜测,其实西王母的原型应该是西北地区(今天的青海或者昆仑一带)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他们还出于母系社会,部落制社会。但是总体上已经说这些记载当中的西王母形象已经脱离了半兽半人的形象,甚至于说《史记》当中记载【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西王母已经成为了多情仙子的形象。
还有一卷书叫《汉武帝内传》,这卷书相当于是志怪小说,明清人说是汉朝班固或晋朝葛洪写得,但是都没有确切的证据,比较有可能是魏晋时期的人写得。这本书从汉武帝出生到殡葬都写到了,其中重点描写了西王母下凡会汉武帝的事情。汉武帝寻求长生之术,而西王母正是掌管长生的神灵,她下凡人间与汉武帝相见,书中描写了西王母的样貌【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锦袷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分头之剑。头上大华结,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琼凤文之舄。视之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可以说是穿得雍容华贵,长得也是一个绝世佳人,已经不复《山海经》当中的影子。而这卷书中,汉武帝最后不听从王母和上元夫人的话,好大喜功,劳弊百姓,坑杀降卒,西王母等神灵不再庇护汉武帝,导致汉武帝长生梦碎。
而西王母也是与不死仙药的传说挂了勾,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这边记载的就是嫦娥窃取了后羿从西王母手中得来的不死药奔月而去。当然了,淮南子里面也没记载后羿和嫦娥是夫妻,东汉末年高诱给《淮南子》作注才加了一句【姮娥,羿妻也】。不过这个西王母赐予不死药却是确确实实的记载了,在张衡的《灵宪》也记载了西王母赐不死药的情节,可以说是彻底挂钩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就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王母娘娘,掌管所有的女性神仙,凡是飞升的神仙,都必须先拜见西王母,再拜见东王公,而后才能够飞升上九天。西王母完成了从一个司天厉神到女仙之首的形象转化。
图:互联网
文:悠然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