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有两类人,韦小宝和阿Q (黑白先生)

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相信很多人都读过。

故事讲的是自幼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虽然目不识丁、武艺低微,但这个人非常聪明,自从在皇宫冒充太监开始,周旋于多方势力之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非常了得,他有少年的活泼有趣,更蕴藏了老年人的老奸巨猾,屡遇奇险,总能凭其机智化险为夷,结交上不少官场与江湖人物,办成多番大事。

关于韦小宝的智慧。

韦小宝说过,“要想成功骗人,一定要80%的真话加上20%的谎言,人们才不容易产生警惕。”

这让我想到很多谣言(以及各类骗子),往往用科学来包装,听起来很严谨的样子,其实根本经不住逻辑推敲。

小说里面,云南沐王府沐剑屏早就跟韦小宝说过:你这样一边跟皇帝称兄道弟,一边又混黑社会,还屯了一大笔钱在民间放高利贷,两边薅羊毛迟早会翻车的。

而韦小宝之所以屹立不倒,他官场的秘籍就是:

1、适度遮掩隐瞒;2、拉老乡关系;3、聚财有方;4、大帽子压人;5、经常心口不一,表里不一;6、巧用欲加之罪;7、一定要找对门路;8、多多溜须拍马;9、巧妙推卸责任;10、千万不可傲慢;11、得饶人处且饶人;12、切忌自居功劳(有功劳大家分享)。

韦小宝的三样法宝:马屁、钞票、拔腿就跑。国人五千年修炼了此三样本领,所以庙堂即是草莽,草莽即是庙堂,处处灵验。

但是,韦小宝也有他善的一面。对他真心好的人他往往非常讲义气。朝廷,天地会,神龙教。当最初的八面玲珑变成最后的十面埋伏。韦小宝仍不愿伤害他的朋友。韦小宝是个聪明人,见好就收,最终携带七个老婆归隐了。韦小宝的人生就是一场赌博,中间不乏用水银筛子作弊。但他赌赢了。

关于韦小宝这个人物。

记得金庸在做客杨澜访谈录时说过,当时写韦小宝受到鲁迅先生的启发。鲁迅写的阿Q是当时中国人的典型,一方面写他的精神胜利,一方面描写大多数中国人的愚昧、盲目、浑浑噩噩。自己写韦小宝,其实是否定那个封建腐朽的旧社会:为了升官发财,可以不择手段,什么事都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韦小宝和阿Q都是一类典型的国民性格,一混在庙堂,一活在民间;一有太监的机灵,一有草民的愚痴。

比如在《鹿鼎记》中,陈近南对韦小宝说过这样一段话:

陈近南意味深长地:“小宝,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

韦小宝茫然:“不解”。

陈近南:“小宝,你知道,现在聪明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当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会要同清廷对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韦小宝眨眨眼:噢。

陈近南: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 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打断陈的话:“要反清就是因为他们抢了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说”。

陈近南点头:“总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呀?”

韦小宝大喜,激昂地道:“愿 意!”

看到没有。

鹿鼎记从头到尾都是对传统的讽刺。什么守旧派改革派,到了韦小宝面前统统都是笑话,只有玩世不恭才是清醒的,严肃认真只有被驱使与奴役的份。

一个韦小宝生龙活虎出现,不及鲁迅先生阿Q真实,却远比他积极,面对困难压力就是要嬉笑怒骂去解决而不是嘴里骂着娘却生生被欺负。两位大师都是浙江人,看发型就知道,金老更开朗些,所以他写了韦小宝给国人警示,而鲁老,太狠了,生生把人的皮肉都剥开直插心脏。

最后总结: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是一部奇书,奇在韦小宝这个角色,一个颇具国民性的角色。两副嘴脸,几段心肠,无人识其真面目。近代以来,随时随处可见韦小宝式的人物,且与日俱增。《鹿鼎记》是面镜子,能照见我们与现代文明还有多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