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大舌头是一种怎样的“新奇”体验?

“前几天我儿子突然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也想要大舌头’。我当时特别不理解,问孩子他为什么想要大舌头,结果他告诉我说‘因为芊芊说话特别有意思啊,然后她是大舌头,我也想有大舌头’。”

“当时我就有些哭笑不得,大舌头又不是什么好事情,往轻了说会影响说话,往重了说孩子以后还怎么出国留学,这面试就过不去。反正不管怎么说,我是不可能让我们家孩子再跟芊芊玩了。”

大舌头,为什么在孩子眼里会变成一种相当有意思的事情?而它又为什么在家长眼中,变成了“洪水猛兽”?

大舌头带给孩子“新奇”体验是什么?

一听到大舌头、口吃一类的语言问题,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快去想办法给纠正了”,但是孩子的反应可不是这样。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种说话方式好有意思,于是他们开始模仿大舌头说话,开始故意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变得不那么清楚。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故意在他人面前表演自己大舌头说话的样子。

这种“新奇”的说话体验,直到父母开始阻止才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

之所以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对语言障碍产生抵触情绪,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处于“自我炫耀”的时期,他们喜欢被人瞩目的感觉。

而如果发生了大舌头的问题,很多孩子不仅不会觉得那是问题,反而将其视作自己“不一般”的标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指出,幼儿期、学龄期儿童对语言异常行为的炫耀,恰恰源于该阶段“炫耀欲望”的体现。

关于孩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现,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超过180名语言障碍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将这些孩子分成了A、B两个对照组

A组儿童和往常一样上学、社交和生活,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他们发生语言障碍的事情,除非他们自己有所感觉。

B组儿童则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被研究人员、父母、老师等告知了语言障碍存在的事实,并且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暗示一次孩子。

那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体验?

A组中大约有27名儿童主动发现并报告父母自己表达能力存在问题的可能,并且他们有意识地开始区分自己和其他正常的孩子。

但大部分A组的儿童并没有意识到语言障碍的存在,甚至他们认为这样的表达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

B组儿童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定自己是语言障碍儿童,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性格心理发育方面出现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介入。

实验最后,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儿童会将自身的语言异常视作正常的表现,部分儿童会将其视作“不同寻常”的表现,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认为自己出现了“问题”。

而之所以会这样,关键在于孩子对语言本身缺乏足够的认知,再加上家庭环境未曾意识到语言问题的出现。于是孩子只会认为这是“新奇”的语言体验,即便听说了语言问题的名称,如大舌头,也只会从字面理解,不会深究原因。

看北京中心专家说:

大舌头是民间的俗称,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一种较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中语言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发音吐字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舌头很难因为孩子的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相反,由于长时间未曾纠正,很多与大舌头有关的错误发音方式会形成习惯,在孩子的语言体系中盘根错节,影响的音系非常之多。

从目前对大舌头的研究来看,这个问题主要会对儿童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

1.表达能力受限,社交狭窄

大舌头影响孩子最直接的方面就是说话,而孩子说话出现问题了,他自然就很难交到朋友。如果孩子是4-6岁,那他可能还会因为部分孩子领地意识太强而遭遇排挤和隔离。

2.学习效率下降

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重点,但是,孩子学习效率的快慢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偏偏,大舌头就容易造成孩子学习效率的下降,甚至会拖累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建议:家长们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语言情况,发现个别字音发不清时要格外侧重,如果过段时间恢复了还好,可如果越来越差,那还是得尽早去语言机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