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的可怕在其传染性,而引发疾病的病毒肉眼不可察觉,更平添了几分鬼祟。在不可抗力面前,先民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到“病气、移气互相传染,其气从口鼻而入,从气相感”,即疾病会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
消毒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空气眼见不到,手摸不着,该如何才能消毒呢?古人的答案就是焚香。古人以为,“民疾疫也,邪乱之气所生。”(《公羊传》)而“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自能除邪辟移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在疫病发生时,人们常会焚烧诸如沉香、苍术、檀香一类可辟“恶气”的香料。
沉香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苍术
檀香
香料通过焚烧所产生的气体及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杀毒灭菌作用,从而产生防疫的效果。早在西周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香料的杀菌清洁功能,据《周礼》记载,宫廷之中专设“剪氏”,通过熏烧芳香植物的方式,驱除蚊虫,清洁空气。
新石器时期 灰陶竹节纹熏炉 上海青浦博物馆藏
龙山文化 灰陶熏炉 山东博物馆藏
西汉 彩绘陶熏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汉代 原始瓷青釉叶脉纹香熏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
随着对香药性的不断了解和经验的持续积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专门针对疫情的诸多避瘟方。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太乙流金方……中庭烧,温病人亦烧熏之”和“虎头杀鬼方……每月初一、十五半夜院内烧一丸”。《备急千金要方》亦记载诸多烧熏辟瘟疫方,如太一流金散方、杀鬼烧药方、虎头杀鬼丸方、辟温杀鬼丸和雄黄丸方等。
西晋 青釉镂空香熏 浙江省嵊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东晋 黑釉镂孔香熏 余姚市博物馆藏
在庭院、居室当中焚烧香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病原体的传播,以至人们将在季节交替、疠病易发的时节焚烧“避瘟丹”作为生活的常态。明代《遵生八笺》中有“太仓公避瘟丹”,针对湿气引发的疾病,适宜在五六月间终日焚烧,可以避瘟远邪。清代《饲鹤亭集方》中有辟邪避瘟丹,“凡遇四时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辟邪避瘟”,可谓是防护治病两相宜。明人文徵明“坐倚寒檠向夜阑”时香炉中静静焚烧的“避瘟灵丹”应是此类。
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
元 元人寒林茗话
明 文徵明 高士隐居图
明 沈贞 竹庐山房纸本
古时文人多有通才,琴棋书画之外,亦有望闻问切之能,屋内鼎炉之中常熱香丸,除了嗅觉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之外,看重的是千百年来的医学经验————香有预防疾病的功能。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藏品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所有。嘉林堂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