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86公里。就在昨天,这两个数字创造了人类飞行史上的又一个“首次”。
2021年7月11日,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终于乘坐自己的飞船到达86公里高的轨道后成功返回,完成了亚轨道飞行,成为首位登上太空的商业航天企业创始人。
然而,至于标题将“太空旅行”四个字打引号的原因,是因为美国认定的太空标准为80公里,而国际标准为100公里。关于“布兰森之飞能不能称之为‘太空飞行’”这一话题,我们明天继续讨论。
9天后,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将挑战100公里的高度。这也是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之间商业竞争的一个表现。
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
太空旅行开始售票,一次25万美元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表示,这种亚轨道的商业飞行确实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到目前为止,人类的亚轨道飞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人类进入轨道空间的技术高度可靠之后,亚轨道的商业航天旅行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再进行几次试飞后,维珍银河明年即将正式开放太空旅行,单次价格25万美元,目前已有超过600人进行预订。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愿意到亚轨道的高度去俯瞰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同时体会一下微重力带来的奇妙感觉。而在布兰森和贝索斯所提供的商业航天服务中,大家都能够获得这种奇妙感觉。25万美元对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可以承受的票价,可能有些人还会觉得很值,这是重要的一个看点。所以,他们很可能通过商业航天旅行来吸纳广大的这种资金的注入。
同时,商业航天旅行很有可能实现一个人类航天技术的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贝索斯的目标也在于此,希望用这种亚轨道的飞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本的关注。
亚轨道飞船 vs. 神舟飞船,谁更胜一筹?
很多人会将维珍和蓝色起源的飞远和中国的神舟飞船进行比较,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载人。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布兰森的飞船还是贝索斯的火箭飞船,他们的技术难度都不是特别大,因为他们最大的高度只有80-100公里左右的亚轨道高度,这样的高度跟中国的神舟飞船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神舟飞船要把人类送到轨道高度至少要在400公里以上,它的再入速度就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甚至更高,7.9公里/秒,相当于大概二十三四倍的音速。而相比之下,布兰森的飞船最大速度只有三倍音速度,在80多公里的高度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他所遭受的这种热载荷和冲击载荷都比神舟飞船要小的多,所以他们的技术难度完全不能跟现在的轨道级的航天器所来相比。
神舟十二号飞船。图片为实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王泗江 摄
而商业航天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可能还在于它能够推进人类航天技术的产业化,那就像是一百年前人类商业航空起步的时候一样,由于商业航空的出现,推动了航空制造业航空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使得技术快速迭代,飞机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快速的下降,推动了人类航空迈进了一大步,才达到我们今天能够坐着飞机便捷的出行,把地球从一个原来要经年累月的运行的距离变成一个小时级的地球村这样一个目标。
从目前来看,布兰森用飞机把飞船带到亚轨道空间的这种做法,技术上要更加安全可靠。王亚男主编认为,布兰森的做法比贝索斯用火箭发射载人飞船要更加安全一些,因为飞机是已经高度成熟的一种航空器,用飞机把飞船带到15000米的高空再投放,然后飞船就可以使用比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实现一个短时间的点火,加速到这个三倍或者四倍音速达到亚轨道高度,然后呢,再以飞机的方式滑翔着陆,这是一个在技术上更加安全可靠的选择。
虽然说这两家公司走在了前面,但是王亚男主编认为他们的技术架构,距离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只不过今天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关注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的发射,如果有一天有更多的资本和技术的支持,商业航天企业能够关注亚轨道的商业航天旅行服务,很有可能中国的这类的产业也会有一个快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