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关于中药足浴的文献记载了。《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意思就是三阴经的起点和三阳经的终点都在脚上。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鼻、乳、耳、足。而足是精气之根,即虽然鼻、乳、耳都是精气凝聚的点,但精气总的集合点在足部。足底有三百多个穴位,中药足浴能通过刺激足部反射区,更好发挥药物作用。
进入冬天之后,简单又有效的泡脚更是养生保健的不二选择。每晚泡个热水脚,将身体里瘀积的湿寒祛除,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对身体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常用中药足浴方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足浴方,可以根据自己身体不适情况进行选择。
预防高血压足浴方
药材:夏枯草、桑叶、菊花各30克,钩藤20克。
功效:对高血压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失眠足浴方
药材:玫瑰花10克,酸枣仁30克,石菖蒲30克,远志30克。
功效:除烦解郁,养血安神。适合肝郁血虚、难寐易醒之人。
痛经足浴方
药材:小茴香20克,香附10克,益母草30克,当归20克。
功效:活血理气,散寒止痛。适合既往月经血块多、少腹冷痛、寒凝血瘀之非经期的女性,月经期间暂不宜沐足。
关节疼痛足浴方
药材:花椒20克,独活20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鸡血藤30克。
功效:祛湿散寒,活血止痛。适合寒湿闭阻脉络、腰膝冷痛之人。
泡脚方法
沐足方法:先熏后泡,把脚搁在脚盆上面熏,当水温达到45°以下,试探水温不烫了。此时将脚后跟先入水,再逐渐地把脚掌、脚尖儿、脚背儿直至足踝的位置全部慢慢的放进去。当水不温了或者身体微微出汗了就结束泡脚,切忌不可泡到身体出大汗。
最后就可以用干的棉毛巾擦干整个足部及脚趾缝,切忌不可将双足放在盆沿自然晾干,此时毛孔张开,自然晾干则会吸收阴寒、浊气不利身体。
注意:除非身体有受寒表现,否则无需续水以延长泡脚时间。
四类人群泡脚需谨慎
有基础血管疾病的患者:泡脚时间较长、温度过高等因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负担。此类人泡脚的水温在40℃~45℃为最佳;10分钟左右即可。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所以很容易被烫伤。
静脉曲张患者:这类人泡脚会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或洗桑拿浴。
儿童:因为长期泡脚可能会不利于孩子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如果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必要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