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一乐队在台上撒手不管!乐队的夏天,旅行团乐队bye bye

《乐队的夏天》我从第一期就看,我想做的一个有点浪漫的节目又被人抢先做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写文章的想法,

《乐队的夏天》我从第一期就看,我想做的一个有点浪漫的节目又被人抢先做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写文章的想法,因为乐队、摇滚、理想在这些乐队手中已经表达得足够,那些摇滚乐手们,大都已经在歌词、在言谈举止里把主义标榜到极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无需旁人多余吹捧。

再加上众多自媒体争先恐后发言,必有一得。副主任秉承“需要开口时才开口”的原则,与乌烟瘴气划清界限。关于乐队有太多形容词了。哪怕是李白写的诗,在铺天盖地的语言里,也看起来像废话了。

青春、自由、真我、顽固、信仰、态度、理想这些词,大家用得差不多了。一直到了上个星期六,乐队的夏天已经到了第八期,大家好像已经词穷,再评价只能是一些词汇的重复或者重新排列组合。

周一上午,朋友提醒我看乐队的夏天。

深夜,找不到写作头绪的我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点开了节目。

然后停不下来:

第八期《乐队的夏天》开展了【理想世界主题赛】,让每支乐队选一首最能够体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作品。

压轴出场的旅行团乐队带来了一首曲风流行歌词白话的《Bye Bye》。

一部电视剧里说过:心事越多,算命就越准。(想知道剧名的私信小编。

当代年轻人的心事被这些用音乐哗众取宠的家伙算透了。

当你经历越多生活的折磨,越能从他们简单的歌词里听出些什么。

Bye Bye房地产的世界:

Bye Bye 网络喷子:

当我看完这场《Bye Bye》,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叫“旅行团乐队”。

这首特别适合在旅途启程时播放的战歌,提醒我们,旅行的一部分意义就是在bye bye。

可以想象,在一个年代里,这首歌爆红,一群饱受生活工作折磨的男人,在周末的汽车里,一起高唱,对所有压力呼喊bye bye,无拘无束驶向五湖四海。

经济社会当然是发展主线,但是我们还要偶尔抽身出来,提醒自己是个不被程序化的自然人。

我们要在社会的大工厂里大炼钢铁,即使我们注定不能远离令我们挣扎的生活,我们仍然需要从大工厂里逃离片刻。

主唱像个韩国偶像,偏流行,礼貌、美观、均衡的欢快编曲缺了摇滚的狂躁和偏执,这让旅行团乐队饱受争议。

首先这很招人嫉妒,凭什么他们又美丽又摇滚?

穿得像偶像明星的旅行团乐队唱《周末玩具》跳啦啦操:

其次摇滚承载了太多人的理想世界。

看起来,不批判、不深刻、不讽刺,好像不太摇滚。

摇滚乐对许多人来说,是区别于粉饰太平的主流世界的精神寄托。

所以人们无法接受那些在商场里面播放的、迷惑人们冲动消费的“太平盛世靡靡之音”和摇滚音乐混为一谈。

但其实,无论是流行还是摇滚,关键看作品是否真情实感。

真诚的流行歌也很动人。

如果为了追求深刻,做作地去摇滚去批判,倒失去了摇滚的本真精神,更别提批评和讽刺世界。

何况,50%流行的乐队起码能让大众同时看到这个乐队50%的摇滚。

50岁的“音痴”马东随着音乐跳跃:

正如大张伟所说的“出圈”。摇滚音乐生命力可以是从“野外”衍生到“城中心”的。

与其说旅行团乐队是流行乐侵入摇滚乐,不如说是他们在用摇滚乐“浸染”流行乐。

我就是喜欢流行音乐胜过摇滚音乐的那种人,所以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对不对回头再说吧。Bye Bye,旗帜鲜明的世界。

最后说说乐队的夏天。

副主任三年前预言,接下来的年代将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样,是属于音乐和诗歌的美好时代。

(疑似马东为了节目方向正确,保护性地评价。)

因为副主任曾经还说:

大家都得了同样的病,一剂管用的药能卖到脱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