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鸣虫肖像”超微距全景深亿万像素摄影 摄影:袁稷 摄
“上海鸣虫肖像”超微距全景深亿万像素摄影 摄影:袁稷 摄
中新网上海10月18日电 (郑莹莹)上海自然博物馆鸣虫主题展览“夜听虫吟”18日在沪展出,将持续至10月30日。展览中的各类鸣声由来自20个省级行政区的参与者所录制,展览利用声光电技术构建“黑夜与声音”的沉浸式氛围,通过加入3D空间音频与鸣虫微距摄影,让公众体验“鸣虫世界”。
该展为即将开启的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预热。整个展览分为“上海鸣虫肖像”全景深亿万像素摄影、“斗蟋先生的晚八点”3D沉浸式声音剧场、我的自然故事、鸣虫声谱在线数据库四部分。
主题展览现场 郑莹莹 摄
现场,“鸣虫肖像”精选的10余幅特邀摄影作品在墙面隐现,常见鸣虫的口器、触角及听器等超微结构以巨幅摄影的形式出现在展览中。
本次展览形式结合鸣虫的“鸣”字,突出声音在自然世界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斗蟋先生的晚八点”声音剧场,使用项目参与者通过“听有虫”小程序上传的记录,经过华东师范大学鸣虫研究专业团队的鉴定及浮音实验室3D空间音频专家的制作,在多轨道环绕音响下演绎出林间精灵独有的音律,观众将化身为一只小虫走进蟋蟀、螽斯和蝉的世界。现场加上如水中月影般的光效,打造出兼具展示与体验的特色展示空间。项目参与者们既是展览的体验者,又是创造者和诠释者。除了3D声音剧场中的鸣声素材,现场还有20段来自不同年龄的观众发表的自然体验感描述,通过“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引发其他观众的共鸣。
主题展览现场 郑莹莹 摄
据悉,“夜听虫吟”鸣虫主题展览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市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世博会博物馆、世界自然基金会、Floating Sound Lab浮音实验室等合作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