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驶出的“中国主力第一舰”:回顾01型护卫舰的辛酸历程

大中型水面舰是任何蓝水海军必备的力量,有人曾把这些战舰与食肉动物进行类比,称航母如虎,巡洋舰如豹,驱逐舰为狼,至于护卫舰(Frigate)则如狗。若论中国海军现有阵容,护卫舰却正是大中型水面舰家族中数量最多的舰种。但您可曾知晓,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人民海军,其国产大中型水面舰的“开山之作”——01型护卫舰经历多少曲折,又取得多少成就,相信对正致力于建设“海上强国”的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启示。

护卫舰是目前我国大中型水面舰家族中数量最多的舰种,是我国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其在诞生之初,却经历了重重波折

奇缺的“工作驽马”

众所周知,护卫舰虽然吨位、武备等不如驱逐舰、巡洋舰等全面,但只要后两者可执行的舰队防空、反舰、反潜、岸轰等任务烈度不太大,护卫舰却都能应付一二,所以它们总是出勤率最高,也往往身处舰队最前方的“工作驽马”。不同其他海军强国舰阵如云,新中国所能给予人民海军的第一代作战平台只能用“陈船厉炮”形容,像样的主力舰要么是将国民党击沉的旧舰打捞出水,要么用商船加装地炮变身军舰,这种“急就章”的建军模式虽可应急,但显然不能持久。

为了保卫海疆,粉碎台湾国民党当局封锁大陆的“闭港政策”,1949年11月,人民海军就成立护卫舰部队,当时称第一舰大队和第二舰大队,但真正有战斗力的护卫舰有限,难以掩护辽阔的近海甚至近岸水域。1952年4月22日,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率团赴苏联莫斯科谈判购买驱逐舰、护卫舰、岸炮、水鱼雷及教练飞机等海军装备,但苏联拒售驱逐舰,其他愿售装备也以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卖给中国。为此,毛泽东两次致电斯大林。同年9月至1953年初,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先后两次率团赴苏协商购舰事宜。谈判进行得十分艰苦,3月12日,罗舜初电告周恩来和萧劲光,陈述苏联不但出售的都是“废铜烂铁”,而且要价奇高。3月16日,萧劲光回电:“废铜烂铁也要!”

1953年6月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六四协定》,从苏联购买了4艘即将退役的50型护卫舰,从此开启了中国自主建造护卫舰的旅程

1953年6月4日,李富春代表中方与苏联政府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中国习惯称《六四协定》),以每艘相当于当时17吨黄金的高价,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50型护卫舰。但苏方也做出让步,承诺在1953年至1955年内向中国提供建造军舰技术上的援助,尤其是火炮护卫舰上。1954年10月初,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责成造船工业部向中国提供全方位的造船技术支持,决议主要内容包括:

其一,向中国移交军舰生产许可证、设计方案、全套图纸和技术文件;

其二,1955-1956年向中国提供仿制军舰需要的物资、零部件、机械、电子设备和武器;

其三,1954-1957年向中国派遣苏联专家,为中国军舰仿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中国筹建现代化造船工业体系。

上述表述表明苏联将对华海军技术援助从部队拓展到造船工业领域,特别是成体系地向中国供应成套图纸、成套设备(含部件、毛坯)、派遣成套设计和工艺专家的转让制造,中国工厂及科研单位则着重于装配、建造、试航与交船。其中,负责护卫舰设计建造援助的是第53中央设计局,他们承担向中国提供4艘50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为1200吨)建造材料(又称“半成品舰艇”),同时无偿转让制造舰艇技术图表和工作图表,以及生产、安装武器装备等技术文件。

作为第53中央设计局的对口单位,中国海军与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指定上海沪东造船厂承造50型舰,代号“6601工程”,50型舰在中国的军用编号就成为“6601型护卫舰”(简称“01型护卫舰”)。

20世纪50年代,上海沪东造船厂,被指定承造50型舰,代号“6601工程”,50型舰在中国的军用编号就成为“6601型护卫舰”(简称“01型护卫舰”)

虹桥别墅里的秘密

1954年底,01型舰的图纸资料陆续运抵上海,先是放在银行地下金库的保险柜里,再由解放军战士押运到虹桥路上的两幢小花园洋房里,经中方代表接管清点后,放入银行运来的保险柜里保存,清点开箱时,至少有两人在场,首先检查铅封是否完整,然后将箱内图纸资料按照所附清单逐卷逐页清点,核对图纸密级,将清点结果变成详细报表和文字报告上报。中方接管后的保管也非常严密,存放图纸资料的所有保险柜钥匙(有的保险柜有两层门、两把钥匙)集中在一个专门保险柜里,该柜钥匙由专人保存。小洋房除了本单位带手枪的保卫人员外,解放军还设有两道岗,同时苏联专家也常来检查。

为了保证稳妥,第53中央设计局提供的01型舰技术设计图纸共有五套,按照中方的安排,设计部门留三套,其余两套分送北京一机部和船舶工业管理局。这些图纸资料有几万页之多,包括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和有关工艺文件、标准、通用图,为了完成翻译复制任务,中国一机部上海产品设计院第七室集中大量俄文翻译人员,从事笔译工作,而承造的上海沪东厂专门成立四个产品科,其中产品一科主抓01型舰(内部代号“01产品”)质量控制,还有翻译科、专家工作科、资料档案科等作为保障。

由于01型舰是苏联对华转让的第一种重大水面舰技术项目,第53中央设计局也极为重视,1955年2月13日,“01产品”建造驻厂苏联专家组长、主任造舰师斯格万施杰抵达上海,他是该舰总设计师库宾斯基(此人后来成为空前绝后的1144型“基洛夫”重型巡洋舰的缔造者)的得意门生,对全舰技术要领了然于心,后来陆续又有超过70位专家来沪,专家组长改由船舶系统专家科普沙林诺夫(一作“柯普沙林诺夫”)担任。为了能及时将翻译成中文的图纸晒印发厂,满足1955年开工建造的需要,中苏团队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在翻译复制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苏联专家都给予详细的解答。

同时,苏联专家还分专业对01型舰进行系统授课,帮助中国同行掌握不少关键技术问题,使大家对整舰有了较为全面了解,为日后解决施工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伟大的“01产品”

1955年4月,01型首舰正式开工,当时建造军品强调严格按图施工,按工艺规程操作,按技术标准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苏联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不仅有各专业的施工图纸,而且把个专业系统的图纸按照舱室进行汇总,标明每个舱室内所有安装件的安装尺寸。图纸的配套明细表上标有每种零件的数量,工厂据此即可向军代表提交舱室的完整性检验,工作有条不紊。

沪东厂的生产是严格按照苏方工艺计划和工艺程序组织的,建造计划分为九个工艺阶段,每个工艺阶段又分为若干工艺组,再分为几千个工艺项目,每个项目不仅指明车间所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计划劳动量,还包括所需施工图纸、工艺文件等技术准备工作,成为沪东厂组织生产、检查考核造舰进度的主要依据,改变以往沿用的陈旧方式,创立一整套新的生产计划管理方法。按照苏联生产工艺特点,沪东厂对生产车间机构进行重大变动,成立配套库,为第一线作业预先配套;建立交船队,统一指挥试验交船工作。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组织措施为中国工厂实现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使中国造船业进入现代化新阶段。

根据苏联专家建议,沪东厂建立用于处理施工问题的问答簿,随着施工进展,各种实际问题逐渐增多,问答簿也按专业设置,包含图纸解释,施工中发现与图纸不符、超出公差带、图纸错误以及安装时互相碰撞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需要修改图纸,车间都要立即发修改通知单,对于重大问题,需要征求苏联专家同意。苏联专家经常和联络员一起到工厂检查施工情况,发现没按图施工的情况立即纠正,在设备称重方面,苏联专家要求由船台到舰体的路上必须设立岗亭检查,没有称过重的东西一律不许上舰舾装。

转让建造过程中,01型舰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一是苏联专家主动提出的图纸修改,目的是换装更好的技术设备,例如将对海警戒雷达换成性能先进的富特-N,因此引起桅杆、上层建筑的修改以及排水量增加,为了弄清对航速是否有影响,科普沙林诺夫特地跑到苏联驻上海商务代表处查看资料,并将结果转告中方,保证了工期进度;二是为军舰舰桥增设天幕,增加弹药舱绝缘厚度,厨房炉灶由电炉改为油炉,以适应中国海区气候情况和舰员生活习惯。

01型护卫舰首舰昆明号,其于 1956年4月28日正式下水

新时代来临了

1956年4月28日,01型首舰下水,6月15日至9月15日完成系泊试验,10月17日开始试验试航,地点是浙江定海附近的东海水域。试验试航是检验全舰是否达到各项指标的重要途径,根据三种试验大纲(工厂试验、航行试验、国家试验)规定的每个试验项目,制定若干本试验册,每个项目试验按照册规定的方法、内容、要求进行。

以倾斜试验而言,要求在一个好天气的夜间在非敞开水域进行,从晚上22时开始,一直进行到次日清晨,试验前两天要对舰上设备展开清查,对非属舰上应有物品一律清除下舰,根据试验结果算出全舰重量重心、稳心等数据后,请驻厂海军代表签字认可。全舰试验结果最后填入战术履历簿,这本三百页的文件是给舰长掌握全舰性能、总布置、武器装备、船舶系统等的实船试验结果,从而使舰长对全舰情况了如指掌,因此重要性可想而知。

苏联专家还提供一条苏联海军的老习惯,规定交给舰长的战术履历簿的封面需用钢板做成,因为万一军舰在战斗中遭到严重损伤,舰长必须将该文件沉入海中,后来中国自行设计的水面战斗舰艇的战术履历簿都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

1957年5月30日,01型舰的国家试验航行结束,嗣后交付海军使用,同时命名舰名为“昆明”号。事实上,01型护卫舰的诞生,显著提升了中国海防能力,正如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所言:“《六四协定》的签订,对于(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我国造船厂自行装配制造舰艇,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01型护卫舰的诞生,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01型护卫舰的诞生,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有效地培养锻炼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力量,为我国自行制造海军舰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海军和造船工业的新时代来临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