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泽众:以科技创新打造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卫士”

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电力、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们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对城市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如何保障这条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和全风险隐患管控是城市治理的难题。2013年,合肥市一位巡检工人发现在五里墩立交桥上有一处肉眼可见的偏移,他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迅速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了一场潜在的灾难。此次事件使得合肥的城市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2015年,合肥地铁1号线的施工对地下路面造成扰动,再加上供水管线出现泄露,引起了多个路面塌陷事故。2016年,淮河路步行街发生了燃气燃爆事故......这些痛点事件推动合肥市不断拓展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应用场景。

城市生命线这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是由合肥泽众城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泽众”)主要负责打造的。作为一家以科技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合肥泽众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发实力,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不久前,记者们跟随高成长企业场景创新故事专题宣传(合肥行)活动采访团深入探访了合肥泽众。

通过结合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合肥泽众研发和建设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能够对桥梁、城市地下管网、电梯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从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在记者们参观的过程中,一个巨大的城市地下管网段路模型映入记者们的眼帘,目前,这是全国首个以1:1比例复制的地下综合管线安全实验平台——城市生命线实验平台。通过多管线并存的耦合实验,管网管理部门能在气体聚集或泄露时准确监测,提前排查处理,避免事故发生。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国60多座城市,实现了从前端风险监测到系统风险分析,再到风险联动处置和风险解除的闭环处置流程。“从这套流程和系统上线以来,我们对比了近两年的数据,发现它能够在城市安全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地下管线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达60%,为我们城市的基础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清华合肥院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袁睿向记者介绍到。此外,合肥泽众城市生命线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合肥市,他们与各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建设。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合肥市的城市安全水平,也为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合肥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成功典范并吸引全国瞩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这可能跟合肥本身的科研基因有关系。”袁睿表示,“第一,在场景应用方面,合肥市将城市生命线作为一个重要领域,通过顶层规划和高位推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第二,合肥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场景,在具体场景中,我们结合了清华合肥院的科研技术积累,把城市安全做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成效;第三,就是资金保障,合肥市设有大建设专项资金;第四,合肥市政府成立了城市生命线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城市生命线后期整体的运维工作。”

合肥市这片创新的热土,为来自各个领域的企业提供了与实际应用场景双向奔赴的宝贵机会。这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为整个城市乃至全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