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鬼才谁家强?

Martin Margiela把服装制造背后的“琐物”,都粗暴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他的创造更像是“为

Martin Margiela把服装制造背后的“琐物”,都粗暴地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他的创造更像是“为艺术而生”,正如他所说,就是“将既存的服装拆解,重新定义每个部分的功能,然后再重组”。 Martin Margiela每一季的设计概念十分清晰,系列全部整整齐齐地排开,好似一篇篇的“命题作文”:1990年春夏是“金属、纸张和塑料袋”;1991年春夏是“牛仔裤变形记”;1992年春夏是“丝巾的华丽转身”;1997年是“时装背后的一地鸡毛”;1998年是“平面服装”;1999年春夏,则是 “10年回顾,再玩一遍”。“使用现成品再设计,其实很困难重重,我们将之视为一项设计上的挑战,而并非出于环保的原因。其结果,便是这些元素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对Martin来说,审美还是重要的,原初素材的功能被化为了无用的装饰。


近年Vetements、巴黎世家大火,其实都是受到80-90年代低调到绝迹却又给时尚界带来无数冲击的一位鬼才设计师 Martin Margiela 的影响。从来拒绝在公开场合拍照,秀场最后的设计师谢幕也不会出现,即使是在 Karl Lagefled、Valentino、John Galliano 等设计师都参加的世纪大合照,也没有现身,有着“隐形的服装设计师”的称号。设计实力超强又毕业于著名的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


MARTIN MARGIELA——经典标签
Margiela 好像一直都有一套自己的服装解构设计哲学,而且尤其迷恋白色,比如初期商标就只是一片纯白的布料。不过后期是有加上各个系列名,或圈上0~23其中一个数字的布片来示意衣服所属的设计系列,如0号系列意指Artisanal系列,女装基本衣饰则以6号来示意,10号是男装系列的代号,鞋子便是22号,而印刷品及配件就是13号;随着系列的更新,亦会有更多不同号码的出现。

Martin Margiela1989-2009年作品回顾展


Martin Margiela 离开Maison九年了,时装从业员看准时机,早在2017年尾推出《We Margiela》纪录片,更在2018年3月开设Martin Margiela 由1989年到2009年的作品回顾展,加上去年在MoMu, Antwerp举行的《Margiela les années Hermès》展览,将于本年3月22日移师至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MAD)重办,巴黎传媒称此为”Saison Margiela 2018 à Paris”,意即Margiela的季节,为此次展览赐上更浓厚的怀念气氛。


1989 SS

1988年春夏季系列首秀,当季出现两样创世纪的设计:圆肩西装以及灵感来源于日本木屐袜的 Tabi shoes。在时装秀中,模特脚底沾着红色液体,走在铺着白色棉布的 T 台上,每一步都留下如鲜血般的印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