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30日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上面刊载有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名单,他们是:第2连连长熊尚林、第2 排排长罗会明、第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麦克,战士张桂成、萧汗尧、王华停、廖洪山、赖秋发、曾光吉、郭世昌、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此次担任冕宁到大渡河的先遣团(即红一军团),他们自接到任务后,不顾疲劳困顿,每天以最快速度赶路,临到河边的前一晚更以一百二十里的速度急行军,夜袭敌人,占领了渡口,守获了船只,取得了渡河的重要条件。十七名英雄坚决要求首渡,以铁一般的意志,火一般的热情,猛虎般的英勇,冲锋过河,把敌人一营完全打垮,占领了重要阵地。
当年给这活着的十八位勇士的奖励是什么呢?这个倒是有史可查。对他们的奖励是每人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杯和一双筷子。这不是开玩笑的,没有任何人会开这样的玩笑,这是历史!这就是工农红军当时能得到的最高奖赏。
最令人遗憾的是声名赫赫建立奇功的十七名勇士,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阵亡,没能看到革命胜利的一天,也没有享受到革命胜利的果实。
在大渡河战役中,红军中还有一个神奇炮手赵章成,当时他只有四发炮弹,却摧毁了敌人三个主要火力点,为渡江的勇士扫清了阻碍,他在新中国担任过炮兵副司令员。
抢渡大渡河的红一军团红一团团长杨得志,这个团战果辉煌。两年后,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作为主力团首战平型关,日军山地战神阿部规秀就是死于“红一团”的炮弹下,“狼牙山五壮士”也是出自这支部队。十三年后,由红一团骨干组建的志愿军第38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威风,号称“万岁军”,时任军长梁兴初,彭德怀将军麾下一员干将,1955年梁兴初被授予中将军衔。九七香港回归的驻港部队前身也是红一团。
指挥这场战斗的红一军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回忆,一向稳重的刘伯承在泸定桥表现得十分动情,下半夜两点多钟还从桥东走到桥西,对每根铁索甚至铁环都看得十分仔细,最后他站在桥中央,用力在桥板上连蹬三脚,感慨地说:“泸定桥,我们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