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哭着离开了蔡康永的直播间

你看过吴宇森的电影《太平轮》吗?那艘船是蔡康永家的。

1949年1月,由上海驶往台湾基隆的太平轮意外沉没,惊动世人。

13年之后,这艘船的主人蔡天铎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蔡康永。

多年后,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主持人。

但他却说,自己活成了小时候最讨厌的模样。

我们大家都活在沟里,只是有些人,会从沟里,抬头看天上的星星。

蔡康永便是那个一直望着星星的人。

早年间,蔡康永在《真情指数》节目中采访成龙,当时的成龙,刚拍完了一部电影。

两人面对面坐下,蔡康永问成龙的第一个问题是:

“拍电影很累吧?”

就是这么一个轻描淡写却直击内心的问题,让从不轻易落泪的硬汉成龙,在节目中哭了将近 15 分钟。

仿佛要把自己从未与人说过的委屈一并道尽。

蔡康永在一旁,并没有多加安慰,只是默默等着他哭完,说完。因为蔡康永知道,那个当下,安慰再多也没用。

后来再说起这件事,成龙对蔡康永的表现非常感谢。

用心倾听,便是治愈对方最好的一味良药。

这个道理,蔡康永很早就明白了。

成龙在节目中落泪

1962年,蔡康永出生在台北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蔡康永的祖父是上海自来水公司老板,父亲蔡天铎是宁波人,也是台湾久有名望的大律师。

蔡康永出生时,父亲蔡天铎已经年过半百。

1949年前,蔡天铎是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上海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1949年在海上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的船主。

蔡康永父亲蔡天铎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家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船上的物件和摆设:

一把巨大的皮椅子,母亲最喜欢坐在上面打麻将,一打一整日。

蔡康永最钟意的,是长达近一米的航船望远镜,他总是靠在窗边,用来观察窗外远方街头走过的路人,思考他们正在想什么。

或许从那时便注定,他天生拥有会观察人性的细腻与透彻。

蔡康永童年时期

对于老来得子的蔡天铎来说,蔡康永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与活力,于是对蔡康永倍加重视与宠爱。

但宠爱之前,还有着许许多多大户人家的繁琐规矩,需要蔡康永去一一遵守。

记得有一次,蔡康永求父亲带他去大酒店吃自助餐,父亲同意了,蔡康永很开心。

但进入餐厅,看到大家拿着盘子在选食物,父亲便叹气:“在上海,只有乞丐才会拿着盘子排队领食物。”

那一瞬间,蔡康永低下了头,看着眼前几十种丰富的美食,变得毫无食欲。

蔡康永童年时期

在见过大世面,看尽世间繁华之后,父亲变得与幼年的蔡康永代沟极深。

所以跟在父亲身边长大的蔡康永,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他总畏手畏脚,不敢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生怕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给父亲丢了面子。

父亲跟他讲的那些所谓好玩的事情,带他去的那些好玩的地方,在蔡康永眼里,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从很小开始,他的悲观性格就开始渐渐养成:“我小时候觉得,人生很没劲,没必要活过30岁。”

甚至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过父亲的“二手人生”,根据父亲的喜好,去顺从父亲的意思。

显然,这种按部就班的人生,并不是他想要的。

蔡康永全家福

上了小学,在台湾再兴私立学校读书的蔡康永,不愿与别家千金大少爷为伍,天天读书写字。

他特别羡慕普通家庭里那些可以随便出去打架疯玩的小孩子,他灵机一动,产生了想要学京剧的念头。

因为在他心里,唱戏的过程里,可以拿着武器,穿着盔甲和别人打架,舞刀弄枪,好不过瘾。

于是,他回家求妈妈想要学京剧,妈妈的要求很简单:“考个第一名回来,我就给你找师父。”

这对天生聪慧的蔡康永来说,根本小菜一碟。

期末考之后,他如愿穿上了戏服,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实现自己的梦想。

蔡康永戏服照

1986年,蔡康永高中毕业,母亲因癌症去世,他被父亲安排出国留学:“你一定要去念一个硕士学位,而且必须是美国最好的大学。”

蔡康永没有理由拒绝:“父亲总是把我像宠物一样对待。”

到了洛杉矶那天,香港武侠片导演——胡金铨,亲自来接蔡康永。

但这样的大导演,根本不会细心照顾安排一个孩子的生活起居。

蔡康永永远记得自己到洛杉矶的第一个夜晚。

被送到住处之后,胡导演只对他说了一句:“好了,我走了”,便扬长而去。

深夜零下的洛杉矶,他只能盖着自己带来的六条牛仔裤,躺在沙发上,瑟瑟发抖地度过了漫漫长夜。

早上起来,就连烧一壶水,都不知道冒几个泡泡才算水开。

孤身被送到国外,一个富家公子的独立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异国他乡,无爹无娘。

蔡康永青少年时期

大学期间,蔡康永因为接触到各种家庭和阶层出身的同学,方开始了解到什么叫“人间疾苦”。

从不会烧水的台湾富家公子,到知晓一切生活技巧的国外留学生,蔡康永这条路走了整整四年。

1990年,蔡康永获得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硕士学位后,学成归国,正式入行影视圈。

本来雄心壮志想要拍电影,成为著名导演,参与制作了几部电影,最后却误打误撞成了一名主持人。

那时候的蔡康永,绝对想不到,命运正在和他开着巨大的玩笑——多年后,自己竟然变成了小时候最讨厌的样子。

就连拿他当”宠物“的父亲,也不由地表示出失望。

在富家眼里,主持人这种职业,终归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蔡康永青少年时期

小时候,他最讨厌迎合别人,去逗别人开心。但长大之后,他却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主持人。

小时候,他最喜欢阅读严肃文学,看不起那些温暖易懂的畅销书。长大后,他却出版了文风温暖的畅销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和《情商课》。

他还曾无比反感某某作者把自己的照片当做封面。如今,书的封面,是他灿烂温柔的笑脸。

小时候,他最讨厌辩论和演讲,觉得要说虚假违心的话。如今,竟参加了辩论比赛的综艺节目,成为了导师。

甚至,他曾觉得人必须要在30岁之前死掉。如今,活过三十之后,他很难找到“死掉”的理由......

蔡康永手写金句

他从自己身上发现:原来,人生就是很讽刺的,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早晚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人。

后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自省之后,他决定放过自己——人生的喜恶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接受变化。

最重要的是,不论你几岁,要学会搞定自己。

很多年后,蔡康永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温柔且清醒、冷淡且理性”。

他的冷淡是一种分寸感。

这样礼貌合理的关系,恰如其分,没什么不好。反而那些看似对谁都是一团火的人,或许需要去警醒和远离。

我们大家都活在沟里,只是有些人,会从沟里,抬头看天上的星星。

蔡康永便是那个一直望着星星的人。

出身世家的他,早已看尽世间人情世故,不会轻易被谁蛊惑或打动,反而形成一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优质品行。

因为同意去辩论节目当导师,蔡康永先后认识了马东和李诞。

深入了解蔡康永后,马东这样形容他:

“他的情商高,不体现在他迎合你,他内心是冷峻的、疏离的。温柔其实只是康永哥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温柔底下,是康永哥讲原则、通世故的冷峻坚持。”

“我只能教会别人好好去说话,但只有康永哥才能教人情商课。”

而李诞对此,也抱有一致的看法:

“他是个有沙发人格的人,能把你装进去,却看不出他在压抑自己的痕迹。人家就真的活得这么舒服,我很喜欢。”

“他有一种永远会让我好好听他讲话的魅力。”

蔡康永身上的标签很多,最被人熟知的就是“高情商”。何为“高情商”,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显然,他一定是某一种。

他不接受环境的染色,不会被任何人所影响,对大多数人冷漠礼貌,对小部分人温柔炙热。

不主动讨好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人讨好。

孤独且持久地忠贞于自我。

看起来难以接近,但这种人,最值得深交,蔡康永便是。

因为,一旦有人走进他心里,那就是一辈子,比如徐熙娣。

2004年1月5日,一档名为《奇怪十点钟》的谈话类综艺节目在中天综合台开播,制作人邀请蔡康永做节目主持人。

蔡康永接下节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制作人推荐搭档主持人徐熙娣。

在蔡康永眼里,如果自己一定要找一位女搭档,那么非徐熙娣莫属。

徐熙娣愉快答应,主持人确定下来后,节目换了名字。这个名字,随后火了十几年——

《康熙来了》。

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这档节目将会火遍大江南北,带给无数人欢乐与感动。

而他与徐熙娣,也变成了一生难遇的知己与挚友。

从那之后,你总会看到穿着一身西服的男人,和踩着恨天高的女人一起出现在节目里。

他们一起搞怪耍宝,互相抛梗接梗,开着大尺度的玩笑,却从不当真与介意。

只要一个眼神,就能瞬间读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

时间久了,仿佛有蔡康永的地方,就一定有徐熙娣。

徐熙娣开嘉宾玩笑开过火的时候,总有蔡康永在旁边及时打圆场。

徐熙娣不好意思开口问的问题,蔡康永会立马替她问出口。

记得当年《康熙来了》开播没多久,李敖篇播出。

蔡康永和徐熙娣不按常理出牌的提问方式,再加上李敖大方回应自己刚做完私密手术的事情,让节目一炮而红。

从那之后,大众都爱上了这对大胆泼辣的组合,《康熙来了》的收视率也随之节节攀升。

这么多年来,他们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吵闹,一个安静。

她笑,他看着她笑;她哭,他跟着她哭。

蔡康永变成了徐熙娣的一张安全牌,他们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仿佛命中注定,天生一对。

主持圈再也不会有下一对徐熙娣和蔡康永。

2016年1月14日,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了12年的《康熙来了》正式停播。

谈到这次告别时,蔡康永没有故意去煽情,只是告诉大家:“抱歉,《康熙》真的没有打算陪你们一辈子哦。”

徐熙娣:“我几乎每一次想要离开这个节目的时候,第一个嚷嚷的人就是你。”

蔡康永:“所以,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我的原因,你才想离开?”

徐熙娣:“从来没有。是因为你的关系,我才想留下来。”

看了《康熙来了》最后一夜,泪水与欢笑交织,蔡康永与徐熙娣说了再见,屏幕黑下来,只留下观众久久不能平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终将会别离。

最后一期《康熙来了》

蔡康永忍不住落泪

但一切又终将会相聚,前提是彼此的心中重视和珍惜这份友谊。

2017年,蔡康永搭档徐熙娣,再次出现在某颁奖典礼的舞台上。

还是一样的会心一笑,还是一样的调侃众人,还是一样的恶搞玩笑,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人们不禁感慨:《康熙》组合,终于又回来了。

👇

现实中,说不清有多少人希望拥有他们这种友谊:

在你高处之时,不吹不倚;在你低落之时,不离不弃。

在一起的时候,让自己开心舒适,也能够让对方开心舒适。

分开的时候只需摆摆手,不必说出下次何时相见。

你不需要我,阳光明媚,我祝福你;你需要我,逆着风雨,我也会来。

它超越了亲情的浓郁,超脱了爱情的占有。稀有,难得。

蔡康永和徐熙娣,做到了。

现实中的我们,却很难做到。

六年转瞬即逝,当初那些上《康熙》的人们,在离开节目后,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安钧璨,罗霈颖,刘真,高以翔,贺一航,马如龙,李敖,高凌风......

还有太多,几乎都是人们熟悉的名字。

那些曾带给我们欢乐与感动的人,在某一天猝不及防地离开了,我们内心的一个角落也正在慢慢崩塌。

不得不承认,那些时光,真的回不去了。

高以翔和刘真上节目的画面

如今,蔡康永因为出书,被大众贴上了“温暖”、“励志”的标签。

记得杨澜曾经在访谈里问蔡康永:“为什么你写出的东西总是那么温暖?”

他是这样回答的:

“发出不满意声音的人,已经够多了,每九十九个人在抱怨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出来,是从来都不埋怨,只是愿意讲出一些让别人在失望的时候,稍感安慰的话来。”

但同时,他又诚恳地对大家说:“还是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因为过于温暖,并不是维持良好社交的方式。炙热,你会容易受伤。”

不止于此,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于人际关系,他说:“我对麻烦的界定很简单,就是你要拿捏好你和对方的关系,如果超越那个关系,你就是在给对方添麻烦。“

关于工作,他说:“工作是为了做完事情,不是交朋友,不要指望ta是一个好相处的人,或者是能够欣赏到你这个人的美好的部分。”

“社交不是施舍别人,而是照顾自己。”

关于爱情,他说:“不要把爱情看得像婚姻一样重,你要学会用平常心去看待爱情。”

蔡康永手写金句

关于自己,他说:“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是通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够发现自己有多么好。”

关于受过的伤害,他说:“我们只是累了,后来也就算了。

岁月替我们把这件事磨平,不代表我们该原谅。时间虽然愈合了伤口,但伤痕还在,我们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岁月中不去计较了。”

从他的嘴巴里讲出来的道理,总是令人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他总能用最平静的语气,讲述最深刻的话语。

做一个好相处的人,但不需要做一个融入的人。

所以,喜欢蔡康永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很少。

年近60岁的蔡康永,已经很少回首自己的过去。

如果有时光机,他可能想飞回去问问,小时候的自己,是不是很讨厌现在的自己。

但转念一想,那都不重要了。

现在的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并放过自己,不就好了。

安顿好自己,安顿好情绪,往里走。

蔡康永知道,人生最难的,无非是学会放过自己,并与自我达成和解。

毕竟,让当下的自己,过得舒畅不拧巴,是大部分人还没有拥有的本领。

而学会接纳自己,更是一辈子的事。

安顿好自己,

安顿好情绪,

往里走。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