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7月26日报道,俄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将被封存,未来可能被出售,也可能拆解报废。专家表示,封存过程中,舰上所有可用的重要设备和机械将被拆除,用于其他舰艇;舰体则将做好长期存放准备。
军事专家德米特里·科尔涅夫指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退役后,俄罗斯不应急于建造新航母。他说,目前俄罗斯航母缺乏现代化的舰载机,建造一艘仅能搭载少量老旧战机的新航母显然没有意义。
根据比利时“军事识别”网站7月7日报道,俄罗斯制造的舰载机米格-29K最大的海外用户印度,已与美国海岸机械公司(Coastal Mechanics In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该公司将承担印度超百架俄制米格-29系列战机的翻新与延寿工作。
两则消息先后传来,这或许意味着对俄罗斯来说,其全球军贸的潜在收益正被美国等对手“截胡”。
事故频发,唯一航母已到“经济性”极限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曾被视作俄罗斯远洋力量的象征。自1982年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开工建造起,它几经易名,历经苏联解体,最终于1990年底交付俄罗斯海军并服役至今。但其服役过程始终伴随着资金紧缺、技术人员流失与运维代价过高等问题。
针对“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的首次大修始于1996年,但由于资金长期不到位,修复一再拖延。2017年,俄军为其启动新一轮大修与现代化改造,计划更新锅炉、燃气轮机及航电系统,计划在2021年完成改造并令其重返编队。但现实远比计划复杂:截至7月初,“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号返回编队的时间被数次拖延,初始预算约500亿卢布的改造费用已翻倍至超1000亿卢布。
这期间,“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还频频遭遇事故。2018年10月,作为俄罗斯最大浮船坞的PD-50在为该舰服务时意外沉没,吊车砸穿了航母的甲板;2019年,该舰发生重大火灾,修复成本约5亿卢布。2022年底,该舰出坞靠泊码头,但依然面临火灾困扰,原计划仅更换一台燃机,最终不得不整套替换四台,维修难度和工期也随之增加。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近年来主要事故一览
不过,在2019年之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多次执行远航任务。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该舰在地中海参与了作战行动,其舰载机对叙利亚境内的恐怖分子目标实施了打击。在那次行动中,舰载机总共起降400余架次,摧毁了超过1200个目标。其间损失了1架苏-33与1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
对于“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将被封存一事,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传统航母对于俄海军已无实质意义。它们造价高昂,却易在数分钟内被现代远程打击武器摧毁,不如将资源投向无人化、智能化的远程投送平台。”
舰载机必须陆基运行,平台缺位制约作战价值
苏-33和米格-29K两型舰载战斗机,一直依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运行。近年来,随着该舰长期停休,这些战机不得不在地面机场进行起降训练和沿海巡航任务。
目前,俄罗斯海军舰队的舰载战斗机部队主要包括两个舰载战斗机航空团:第279团装备苏-33战斗机,第100团装备米格-29K和米格-29KUB战斗机。截至2023年初,俄罗斯拥有17架苏-33和22架米格-29K。由于俄航母一直处于维护状态,这两支舰载战斗机部队严重缺乏航母起降训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飞行员交替,符合要求的舰载机飞行员越来越少。根据《消息报》2024年的报道,目前俄罗斯具备航母起降经验的飞行员已数量寥寥。
俄罗斯苏-33舰载机
俄罗斯米格-29K舰载机
此外,《消息报》的报道还指出,俄罗斯军事学界对是否继续保有传统航母舰载机还存有分歧。支持者俄海军战略研究中心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指出:“舰队若无机动海上‘机场’(指航母),远洋作战便需依赖岸基航空兵,但当任务区距离本土数千公里时,后者难以提供有效持续保障,这就是航母存在的意义。”
印度订单转向美企,俄制飞机市场被“截单”
此外,6月30日,印度信实防务公司宣布与美国海岸机械公司(CMI)达成总值约23.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据报道,该协议的核心内容是CMI公司将为印度空军和海军100余架米格-29系列(包含40余架米格-29K舰载型)提供全面大修、升级与延寿服务。印度将在其国内马哈拉施特拉邦与CMI合作建立MRO(维护、修理与大修)中心,以支持印度降低对俄罗斯原厂零部件及服务链的依赖。
印度米格-29K舰载机机队
CMI公司是美国国防部的业务承包商,长期从事F-15、A-10等老旧机型部件维修与延寿改造。此次印度与其合作,意味着美国防务公司直接介入了第三国的俄制战机翻新业务。
显然,印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为了摆脱俄制武器在后续供应和保障服务方面的单一性与不确定性;并借此引入美国供应链与技术标准,摆脱对原厂的依赖。
对俄罗斯的国防产业来说,这无疑是重大打击。一方面,米格-29K是少有的出口型战斗机,其售后维护和配套升级本应是其稳定收入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这种“截单”的操作,从侧面显示出俄罗斯在全球高端军贸市场正失去对其武器系统的支配能力和话语权。
从“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被封存,到印度与美国企业合作翻新俄罗斯舰载机,这些迹象都折射出“冷战遗产”型的海空装备,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也揭示了俄罗斯在国际军贸链条中面临的现实压力。
文案:候嘉麒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