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朱自清散文奖|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家畅谈散文写作

南帆:先生的散文是范本 为人是榜样

“朱自清在文学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特别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先生的散文很多名篇佳作选入了课本,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另一方面,先生也是文学研究的大家,他的学术论文我现在也经常研读,非常敬重先生的为文为人,”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家南帆说,自己在研究机构工作,写的多的是研究性文章,但散文写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乐趣,“能够获得以朱自清命名的奖项,深感荣幸”。

在南帆看来,散文是一个特殊体裁。“我们常说散文门槛低、易学难精。区别于诗歌、小说等体裁,散文看似文体规则少、创造空间大,所谓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但是水往哪里流?这是很费神的一个问题。”南帆说,“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范本,先生的为人是我们的榜样。”

其获奖作品《村庄笔记》是南帆往返城市与乡村之间留下的一些感想。“城市文明、农业文明二者交汇,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震撼与思考,也有困惑,在这本书中都有收集。”南帆表示,散文写作能够更自如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感想,能更深刻的与日常生活融汇在一起。散文既可以容纳诗情,也可以表达情绪;既可以展开历史想象,也可以展示哲学思考。

“在我的印象中,扬州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有着众多历史文物、遗迹、历史传说,文化底蕴深厚。”南帆回忆,上次来已是六七年前,扬州的美不只是烟花三月的春风十里路,扬州的冬日也别有一番风味。(王璐)

夏坚勇:好东西是下笨功夫做出来的

从1973年在《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发表处女作算起,今年是夏坚勇创作50周年。小说、戏剧、文化散文、历史大散文,夏坚勇的笔下,抒发着人生的感悟、社会的思考,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

夏坚勇,江苏海安人,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有小说、话剧、散文等多种。凭借作品集《庆历四年秋》,他荣获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优秀作家奖。

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在夏坚勇的创作生涯中,也曾获得过不少以名人命名的文学奖项。“但对‘朱自清散文奖’我特别在乎。”夏坚勇说,先生的散文是深情文雅的,先生的为人又是风骨嶙峋的,这些都是散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当今文坛尤需如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由衷地为获得这一以朱自清命名,高扬着诗意和担当精神的文学奖而自豪。”

“我走上写作之路的动因,就是三个词:谋生、虚荣、表达。”谋生,是指更好地生存,虚荣是作家带给自己一种荣誉感,表达是情感的抒发和自己对人、社会以及未来的一些思考。“你看,我最初从事文学的目的并不高尚。”夏坚勇坦诚相告,在文学之路行走至今,前两个早已渐渐淡薄,情感的表达却越来越浓烈。

“有人说我得了很多奖,文学成就不错,其实,我从来不是有才华的人。”夏坚勇已年逾七旬,至今所有的作品都是在稿纸上手写而出,一遍一遍查资料、买书籍、做笔记,经过数月甚至几年的准备,落笔时一挥而就,稿纸上几无修改痕迹。“好东西是下笨功夫做出来的,对我来说,这个笨功夫就是指的耐心、认真和细腻的情感。”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我的建议是在创作中不要怕花功夫,下了功夫总会有回报。”夏坚勇说。(王鹏 王璐)

陈福民:散文应和时代同进步

在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上,作家陈福民以《北纬四十度》获得“优秀作家奖”。这部作品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经,以北纬四十度为纬,以行走和凝思绘制出一幅探究民族文化精神的千里江山图。

陈福民感慨说,朱自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之一,朱自清先生的特点,就是自然、朴实、民主、亲和,他的这种作风恰恰是中国从古典进入现代应该保持的一种优秀品质。朱自清又是有骨气的,两种品质完美呈现在朱自清先生一个人身上。他优雅,看上去柔弱平和,但是在民主危亡的关键时刻,他的风骨是坚定卓然的。朱自清先生对于文学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在当下学习朱自清先生,是学习他文字的自然,性格的坚韧,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所特别需要的。

陈福民说,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看上去没有规则,但是深耕于文学规律和世道人心之中。当下散文是最可以将中国社会每个人的艰辛、快乐、苦恼,也就是每个人的真实情感都能表达出来的文体,散文在面对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刻,拥有更多的自由,散文特别适合和这个时代共同成长。

扬州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每个中国人对于扬州都是耳熟能详的,比如“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十年一觉扬州梦”等,扬州是被诗人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城市。更重要的,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从中世纪以后,扬州就和西安、洛阳等城市齐名,唐代更是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相结合的典范城市,具有近代感。扬州这座城市因为文学的加持,更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林倩雯 王鑫)

苏沧桑:期待用文字抒写扬州非遗魅力

苏沧桑,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出版散文集《纸上》《遇见树》等多部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等诸多文学奖项。此次,她以作品集《纸上》荣获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优秀作家奖。

“有幸我的散文集《纸上》能够获得‘朱自清散文奖’,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它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奖项。”苏沧桑说,自己是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这个奖,“所以,我觉得它是特别公正的”。

在苏沧桑看来,这个奖项是《人民文学》杂志社这一国刊和扬州这样一个特别有人文气息的城市相互拥抱的这样一个奖项。苏沧桑说,此次来到扬州,虽然气温骤降,但仍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暖,“这奖项给予了我这样一个真诚的写作者极大的鼓励,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温暖的拥抱”。

同样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有苏沧桑的文字。在她的散文集《纸上》中收录了7篇纪实散文,记录的是7个非遗门类,7个传统手艺人群体。

“我小时候就特别熟悉的养蚕、养蜂、草台戏班,还有古法造纸、古法酿酒等项目,那些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手艺行当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珍贵的部分。”苏沧桑说,她怀着敬畏心、好奇心,以及害怕失传的担心,用了几年时间,进行沉浸式体验,“我想把它们打捞回来,通过我的文字呈现给更多的人,甚至后来人,希望他们能从那些文字里面触摸到中华文明之河上那种特别丰盈的元气。”

“扬州是唐诗宋词里的扬州,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个好地方。她也是一个令人特别向往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并重的浪漫之城。”苏沧桑说,上次来扬是匆匆路过,短暂一瞥却念念不忘。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座红色的剪影桥,灵感取自扬州剪纸非遗艺术,我觉得特别美。”苏沧桑说,这样一个有古典韵味的城市,一定会有众多珍贵的非遗项目,“期待未来有这样的机会来扬州好好走一走,触摸它们的魅力,用我的文字来呈现它们”。(王璐 庄文斌)

晏明:这是我和扬州的集体创作

在今年的第六届“朱自清散文奖”上,首次设立了扬州籍优秀作家奖,获奖者是著名作家晏明。他的《扬州夜访录》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夜色下扬州的经典图景,让人心生无限向往。谈及这部作品,晏明说道,这是他和扬州的集体创作。

晏明说,扬州是他出生成长的城市,自然有着极为丰厚的情感。自古以来,写扬州的人太多了,诗歌、散文璀若繁星,他就想到了“夜扬州”的角度。

扬州很美,夜扬州更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夜扬州。于是,他会选择在宁静的月色下,踏上寻访扬州的路途。扬州城的每条街巷,都是值得夜访的,每条小巷铺陈开来,都有无数的传奇。夜色下的扬州,安静,静谧,平和,质朴,行走其中,内心能够得到很大的安宁,同时笔下的文字,也会如同被月色晕染了一般流淌而出。开始写了之后,更像是很多扬州人集体创作了一样,很多人都告诉晏明,哪里的夜色很美,哪里的街巷值得一探,正是这样的关注,才促成晏明一夜夜走着,一篇篇写着,最终才有《扬州夜访录》的诞生。

晏明记得,在高中时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被朱自清的清丽文笔所折服,其中的一些美句至今还能背诵。相比较其他城市,朱自清对于扬州的文学贡献是巨大的,一句“我是扬州人”就把扬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升了一格,“朱自清散文奖”落户扬州,也是现代扬州文化人努力的结果。

晏明也成为了首位获得“朱自清散文奖”的扬州作家,他表示这很惊喜。现在扬州有很多在散文写作上颇有成就的作家,自己获奖更像是向其他作家进行学习。每一届“朱自清散文奖”都会邀请国内一流的散文家来到扬州共襄盛举,对于扬州当地的散文写作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而这些散文家为扬州所写的文章,更是留给扬州的文学财富。(王鑫)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