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于旅行车的话题,我一直都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国内,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是“小众情怀车”,在有些人眼里旅行车又是“不吉利的车”。
就比如在微信搜一搜上敲入“旅行车情怀”,就能看到很多相关文章。以至于在国内,懂车的人、小资的人谈汽车,就一定要谈到旅行车,再谈到情怀。
但实际上这是很扯的一件事,在我们产品经理的眼里,旅行车也不过是一种车身形式,而且也是具备自身特点和优势的车。
不过一直以来,旅行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就不高,甚至有很多普通消费者都不知道什么样的车才是旅行车,就更别提在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到旅行车了。
数据来源于《旅行车研究报告》
但实际上,无论是从旅行车在美国的兴起,还是在欧洲的盛行,都大多以是“实用性”或“操控好、实用性强”的形象著称。
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
2、旅行车的发展史
3、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
4、目前旅行车的分类
5、国内旅行车现状
6、未来走势预期
好,那我们开始就进入正文部分。
一、什么样的车算是旅行车?
其实现在的旅行车种类也很多,而且各个厂家自己的命名又都不一样。但通常情况下来说,旅行车最典型的特征是有“四根立柱”,即A/B/C/D柱。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为了区别于早期的Station-Wagon带有货车的含义,现在各大车企都不大愿意叫自己家的车为Wagon,比如说奔驰的Estate,奥迪的Avant和Allroad,宝马的Touring、大众的Variant、雪铁龙的Tourer、标致的Break等等。
奥迪 A6 Avant
奔驰 E级 Estate
Peugeot 504 Riviera Break,可惜没量产
二、旅行车的发展史
旅行车的发展史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生于美国,但盛于欧洲。
1、生于美国-
20世纪20~40年代 萌芽阶段,商用
最早的Wagon是效仿于早年的马车结构,用汽车的动总代替了马匹,汽车的车厢结构替代了马车的车厢结构。就比如下图,将木制车厢安放在了福特T型车的底盘上,就形成了Wagon的结构。
由于Wagon的车厢内部结构规整,最早的“旅行车”成为了火车站和港口附近的“运输利器”,所以最早也是叫 Station-Wagon。但是因为车厢和车体往往不是来自同一家制造商,因此它们一般拥有木质的车身结构和钢铁材料的发动机舱结构,有别于普通的家庭用车 【1】。
20世纪40~70年代 全盛时期,乘用
这个时期,虽然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但依然还有很多地面道路崎岖不平,靠近山区的消费者尤其希望能有一款全路况的车型,它不仅要有一定的载货和越野能力,而且还不丧失轿车的舒适性。
1935年,雪佛兰Suburban Carryall多功能型车应运而生。随后,众多汽车制造商也逐渐将车厢材料由木质向更结实耐用、成本更低廉的钢制车厢转变,当价格变得不再高不可攀之后,实用性更强的旅行车便在民众中普及开来【2】 。
而这个时候的旅行车还是在卡车底盘及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组装。
20世纪70~90年代 衰退时期 逐渐被MPV取代
在这个时期,因为受到政策法规、石油危机、经济大萧条等众多美国特殊用车环境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旅行车市场进一步萎缩。而且当时不仅是旅行车市场萎缩,美国工业都尽显颓势,而日本车企也是在这个时候凭借产品的“低油耗”、“高可靠性”和“经济性”借机进入美国汽车市场。
同时在这个时候,举步维艰的克莱斯勒决定打造一款新产品来避开日本汽车锋芒从而扭转颓势,于是开展了一项名为“T115工程”的计划,目的是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型厢式旅行车,不再用卡车底盘和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而是在轿车的底盘上进行开发,既增加了舒适性,又带来了轿车般的驾驶感受,而且装载能力也没有下降。这种车被克莱斯勒命名为MiniPassenger Van,推出后反映良好,但后期逐步和欧洲对于命名协同为Multi-purpose Vehicle,即后来的MPV。
直至今天的2020款克莱斯勒Voyager
2、盛于欧洲
20世纪10~30年代 起源于英国的Shooting brake
最早期,类同于在美国的兴起,也是在马车的基础上进行的效仿。而Shooting brake翻译过来叫猎装版,其中Shooting就是指打猎,而Brake就是指带刹车装置的马车车厢,所以说结合在一起,就是指“专用来打猎的马车”。而在当时,只有大户人家的子弟才有闲情逸致去打猎,所以在当时Shooting brake也是财富的象征。
那时最有名的猎装版,就是劳斯莱斯古斯特Shooting Brake和幻影1 Shooting Brake。主要是当时的猎装车都是个性化订制,产量小,成本高,所以特别贵,也只有在英国消费得起 【3】。
20世纪50年代 民用旅行车的兴起
在二战以后,随着欧洲经济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游、购物、野餐、滑雪等便成了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大装载能力”和“舒适性”需求的民用旅行车就该在此时闪亮登场。
据说,1953年沃尔沃基于PV445推出的著名的Duett(型号为DH),被认为是今天尊贵、舒适、强劲的旅行车的始祖 【4】。
20世纪60~70年代,各家车企陆续推出旅行版,带动旅行车进入普通大众千家万户
1967年,沃尔沃推出145旅行车,其后部有一个几乎垂直尾门。它被一致公认为一款安全、舒适、非常实用且宽敞的汽车,其行李厢容量超过2立方米,而且地板完全平坦,实用性特别好,很快就成为一款极受欢迎的旅行车,在140系列中页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沃尔沃经典老车145
1973年第一代帕萨特亮相,实际上那时候还不叫帕萨特,而叫Dasher,外形设计由乔治亚罗大师操刀。并在同年,帕萨特旅行版亮相,因为其装载能力强,实用性好,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在当时拥有大量的用户。
Dasher 旅行版
在1975年底盘代号为S123的奔驰第一款原厂旅行车诞生,并随后在法兰克福亮相,即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不过早在W114阶段奔驰就已经拿出来了原厂wagon的设计方案,但是斯图加特人并没有勇气付诸实践,直到W123时期 【5】。
这一次的勇敢,造就了一款非常成功的旅行车,而如今看来就是非常经典。被誉为“20世纪最棒轿车”的W123的旅行版本销量,在十年内售出超过19万台,而这个版本就是奔驰E级的旅行版。
奔驰 W123旅行版,非常经典的车型
而后,就都如大家所知,在欧洲的各家车企陆续推出各种旅行车,而旅行车一度在欧洲也成为了最重要的车型。
三、为什么旅行车得以在欧洲发展?
正如前面的历史介绍,旅行车在欧洲的发展,除了最早期的Shooting brake版本是为了满足贵族打猎的需求以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兴盛,都是因为其实用性才广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能够满足欧洲人的日常使用需求。
1、欧洲各国休假长、旅行频次高,热衷于自驾游。
数据来源于网络,统计于2019年
当然欧洲的假期多,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气候因素——
(1)历史原因:20世纪30年代,德国将年假延长到2-3周,并建立“欢乐产生力量”全国联合会,促使德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2)气候因素:德国常年阴天居多,夏季晴天通常会选择出游享受好天气;比如说像瑞典冬季长达4个多月,且白天只有4个小时。
2、欧洲公路网络发达,路况良好,且多高速公路不限速,对于驾驶性好的车有需求。
3、欧洲人习惯一周进行一次大量采购,对于装载能力强的车型有需求。
所以,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对于像欧洲汽车文化成熟的地方,非常看重汽车的实用性。而旅行车良好的驾驶性和出色的装载能力,很好的满足了欧洲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四、目前旅行车的分类
从旅行车发展至今,基于明显的A/B/C/D四根立柱的基本特性外,已经形成了多种旅行车风格。
1、传统的旅行车,在轿车的基础上打造大装载能力,如沃尔沃V60。
2、高离地间隙的旅行车,如沃尔沃V90CC (Cross Country)。
3、SUV与旅行车的跨界,如斯巴鲁OUTBACK 傲虎。
4、猎装版,如Panamera Sport Turismo,强调性能,而这里我认为奥迪 A6 Allroad,尤其是我一直心水的RS 6 Avant 也属于猎装版类型。
Panamera Sport Turismo
A6 Allroad
RS 6 Avant
5、还有像大众CC猎装版,国产后还升高了底盘,感觉有点失了灵魂。
五、国内旅行车现状
其实旅行车进入国内的时间很早,而且也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始终没有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一方面造型不符合国人的审美偏好,不是那种高大贵气的样子,而且甚至在广州一带还有说像“棺材”的说辞;
另外一方面,后期由于SUV进入国内,不仅审美符合国人需求,高大威猛,而且旅行车在装载能力方面的使用性也能够被SUV所取代,并且当时国内的路况并不理想,SUV的高离地间隙也具有更好的烂路适应性。
而早期进入国内的旅行车,比如说1986年引入的广州标致
505SW8、1992年上海大众引入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有2006年引入的马自达6旅行版等等。
广州标致505SW8
上海大众桑塔纳旅行版
马自达6旅行版
而当这些最早引入国内的旅行车试水失败以后,国内就形成了国产自主品牌低端,和中高端合资品牌进口的状态。所以在这种尴尬局面下,国内旅行车的市场保有量一直很低,而这也就将旅行车推成了“情怀车”。
而购买旅行车的人,尤其是汽车媒体人,才能够证明自己“懂车”、且“有情怀”,从而让观众从心理上将他们远离恰饭的铜臭味。
六、未来走势预期
奔驰在今年计划引入CLA 260猎装版,大众也打算在今年国产大众CC猎装版,看来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轿车和SUV也都变得“油腻”,大家开始对于本来小众的车型越来越有兴趣,难保未来会引起旅行车的风潮。
CLA 260猎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