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万名会员震惊,现食安事件的奈雪(02150)还能回到从前?

继上市破发登上热搜之后,奈雪的茶(02150)又因食品安全问题再上热搜。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媒体通过随机应聘,“卧底”网红奶茶店“奈雪的茶”,发现其多家分店也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奈茶的雪”并非个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此前在突击检查中发现,部分茶饮店使用过期的、不新鲜或“三无”物料等问题,并责令其整改。

马克思曾说,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食安问题不时发生,足见马克思提出上述论断百年之后,有的资本仍然没有扭转“越线”逐利的思想。那么,将现制茶带到资本市场的奈雪,有没有可能受到资本的“绑架”做出有违背商业精神之事,如果有,其必要性在哪里?

一杯现制茶的成本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食安事件发生后,奈雪发布了一封致歉申明,其中就有一段文字提到“奈雪的茶每天需要使用大量新鲜水果,门店的水果都有存放效期,超过存放效期的所有水果都要废弃处理,芒果到店后的存放效期是48小时”。

image.png

抓住“新鲜水果用量大、存放时间短”这一重点,已经可以感知一杯现制茶中,原材料成本占了相当高的份额,具体有多高,可以从奈雪招股书中查到更详细的数据。

数据显示,奈雪的材料成本从2018年3.8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11.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3.8%,甚至高于同期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67.7%。2020年,公司材料成本占营收比重达到37.9%。

image.png

资料显示,基于2014年的食品的消费价格指数(CPI)由2015年的102.3上升至2020年的129.8。作为现制茶饮店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茶及饮料的CPI由2015年的101.6上升至2020年的108.1;现制茶饮店大量使用的水果的CPI在93至116间波动。

image.png

除了材料成本上升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奈雪员工成本在2020年达到9.19亿元,占营收比重30.1%。材料成本与员工成本一道成了奈雪盈利路上的“拦路虎”。2020年奈雪的客单价已经提升至43元,远高于行业平均35元水平,但公司还是硬生生亏了超过2亿元。

image.png

由此看来,奈雪若要想盈利,降低原材料绝对成本是一条可选之路,但希望食品销售企业不要以“非常”手段来实现成本降低。除此之外,要提升盈利水平,降低相对成本亦是一条可行之路。

比如奈雪在招股书中提到这样一段话,随着公司茶饮店数量持续,每间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日盈亏平衡收益持续由2018年的3.53万元降低至2020年的2.04万元。相似的,每间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日盈亏平衡经营利润继续由2018年的7800元降低至2020年的3600元。

扩张之烦恼

以门店扩张实现规模效益,奈雪的“算盘”能否打得响?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18-2020年内,奈雪的资本开支主要与茶饮店开发活动有关,分别约为2.09亿元、2.9亿元及2.43亿元,基本维持着每年2亿元的“烧钱”速度。在此期间公司的门店适量达到491间,时至2021年5月31日门店数量进一步增长至556间,并且收获了3470万名注册会员。

image.png

在中国茶饮市场,一家头部企业做到奈雪当前体量够吗?答案是远远不够。

按2020年零售消费总值计,奈雪的茶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市场中为第二大茶饮店品牌,市场份额为18.9%。按2020年零售消费总值计,奈雪的茶在中国整体现制茶饮店行业中为第七大茶饮店品牌,市场份额为3.9%。如果进一步放大到茶饮市场,奈雪的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高端现制茶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产生的零售消费价值,在2020年至2025年间将以3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达到522亿元。

image.png

正如消费者只会记住排名靠前的品牌,资本从来只会向头部品牌扎堆。因为如此,即便开店很“烧钱”,奈雪也很难在一个“蓝海”市场停下扩张的脚步。按照奈雪的规划,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预期在2023年新开设的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数量,至少与公司计划于2022年新开设的奈雪的茶茶饮店的数量相同。

在公司尚未盈利之际,奈雪如何落实未来的资本开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作为消费者,可以看到公司将所需资金是靠外部融资“筹”出来,是靠内部融资“赚”出来,相信没人愿意看到是靠克扣消费者体验“省”出来的。

当然也相信,在食安事件发生后能及时致歉,并将涉事门店暂停营业并连夜彻查、整改的奈雪,往后的发展道路上,在业务扩张与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费体验方面会做更多的权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