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这话用在顶流巨星蔡徐坤身上最恰当不过,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蔡徐坤成了众多官媒的众矢之的,前有娘炮形象被挂帅照狠批,后有赊歌营销被指涉嫌违法,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再加上粉丝在饭圈整治敏感时期顶风作案,为了偏袒维护蔡徐坤,公然与官媒唱反调,甚至攻击辱骂新闻工作者,最后遭到了官方平台的严厉处罚。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蔡徐坤看似完美,但终究还是凡人,身上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只不过是要看大问题还是小问题,相比娘炮形象被批判,赊歌营销明显才是大问题,甚至真的有可能涉嫌违法。
据媒体对外报道称,蔡徐坤新专辑对外售卖已经过去4个多月的时间,销售总额高达8000多万,目前只对外放出了5首歌,剩余6首歌没有任何动静也就罢了,甚至在这未出的6首歌里头,有5首歌的歌名都还没有取。
正因为如此,媒体就将蔡徐坤这种卖新专辑的商业模式称之为“赊歌营销”,但大部分网友却调侃为“贷款放歌”,其实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先收钱后出歌,有点儿类似房地产开发商卖期房。
对于蔡徐坤赊歌营销一事,就有律师明确指出,这种预售行为涉嫌违法,如果没有在预售条款里头重点提示“先收费后交付”,那么就是典型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后来经过媒体的深度报道,再加上舆论的不断升级发酵,蔡徐坤工作室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致歉信,表示将会认真自查,并深刻认识到了专辑发售之初,未尽到提前以显著方式提醒告知全部歌曲上线时间的义务。
由此可见,蔡徐坤这边是间接承认了赊歌营销的属实性,同时也证明了媒体的报道是客观如实的。
正因为如此,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好奇赊歌营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其实这并不是蔡徐坤的独家商业模式,像很多流量歌手都做过类似这种先售卖后放歌的预售模式。
其实这种预售模式对于出歌的明星而言,完全可以说是“百益而无一害”,前提是要看粉丝的积极性和购买力,而这种模式也仅仅只适用在流量明星身上。
首先,如果一次性售卖完新专辑里头的所有歌曲,所挣的钱肯定是不如分批出歌挣得多;
其次,将新专辑里头的歌曲进行拆分售卖,可以持续创造并打破新的记录,比如说销售记录和排名纪录等等;
再次,分批出歌可以减轻歌手和团队的工作压力,在时间方面会更加的充裕,同时也可以根据已出歌的销售情况,随时调整新歌的风格,以便于拉升销售量;
最后,能够保持活跃度和话题热度,使得粉丝的参与感会更加的强烈。
说实话,能够想出这种预售新专辑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一个销售高手,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也确实属于打擦边球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是在法律边缘疯狂地游走和试探。
不过有很多人将这种商业模式比做成预售期房,其实是不太妥帖的,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房子开始预售到交房,如果没有烂尾的话,开放商是给一整套完整的房子,而不是这个月给你客厅,下个月给你厨房,下下个月给你厕所。
对此,知名财经博主莫说在微博上揭露了蔡徐坤预售新专辑的商业模式,他一针见血指出道:“试问哪家开发商敢这样子去卖‘期房’,如果非要类比一个商业模式的话,可能只有电信诈骗可以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