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1960),字百(伯)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定襄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传奇,由久经沧桑的阎氏祖居造就,祖居无疑是其赖以发迹的风水根基。
五台山脉之系舟山,是阎氏祖居的太祖山,少祖山则为柳不凹,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的文山为父母山。
马立文山,旗鼓开张,阎氏祖居诞生了一方诸侯“山西王”。雄健的龙脉,宽广的明堂,使阎锡山统兵治省得心应手,称王称霸。
但华丽的外表下,不易发现的水破天心,后砂暗反,又暗藏顷刻之间土崩瓦解的隐忧,以致原有的一切如梦幻般化为乌有。
2020年6月8号,《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来到河边镇考察阎锡山发迹风水。
马立文山,旗鼓开张
阎锡山祖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坐辰向戌,现已无存。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如今仍不改堂皇气派的阎锡山故居,是其发迹后在祖居的庭院里整修扩建而成的,与祖居坐向一致,位于祖居原址的右侧。
现已无从知道,祖居始建于何年何月。但镇内老人们十分肯定地说,阎锡山的曾祖即在祖居居住,至阎锡山止,阎家四代人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
对于风水考察者来说,这一点已经足够——这里便是阎锡山崛起之根。
认定这里是阎锡山发迹的风水之根,还得从其所处环境和风水态势说起。
阎氏祖居龙脉来自五台山脉之系舟山脉建安支系。少祖山为柳不凹,主峰地官元,海拔1842.8米。
阎氏祖居背靠的文山,山形奇特。其山顶圆润,为典型的金星体,山势略呈南北走向,面朝西北,背部向东南绵延,犹如一匹高昂的天马,面北长啸。侧面观之,文山高大雄伟,卓立挺拔,确有一种威镇四方的气势。
文山不但高峻而且底部宽大,占地宽逾2平方公里。一马稳居其上,细分之又为马山中的带甲马。因马山高大,中上部岩石嶙峋显露,下部土石相间,铁色混杂其中,形似披彩带甲。
带甲马者,马山身带痕摺,如战马之披甲也。下有诸山簇拥,累石带色,若有旗鼓贵人诸砂相应,其力尤大。主出大将,专征伐立功边塞。
马山多不作穴。前述之李宗仁故居,就属于这种情况。与李宗仁故居不同,阎氏祖居显为高昂天马星行龙,以马山作父母山,为马背凹下出脉,远离天马山结作,情况两看。
风水术认为,天马之形分明,前后穿变,从凹而下,无害也。
古代风水师对天马中出结穴的情况曾给予具体分析,廖金精云:“天马饮泉形,龙从腰背落分明,少有龙虎,但垂头回转处扦坟,顶上是穴。惟睡马形可扦血路穴,亦可扦腮穴,以手足回朝真龙为正形。”
廖氏穴法,对堪定阎氏祖居位置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路跌宕起伏,往西北而上的龙脉,至文山耸立高头大马,南北展布,驻跸扬威。马山西北行,山脉骤降为低山,受阻于滹沱河,是为龙脉余气。
没有迹象显示,龙脉南来北上、直来直去结穴。那么,以天马山为行龙的文山之脉,往何处去了呢?这是考察阎氏祖居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
马山走向不改,但见一脉凹下中透,左转西出,径下田洋,脉如灰中线,草中蛇,间有冈阜,时隐时现,左右各有数条低丘分支而出,作为护从。白虎略短,呈弯环之势;青龙稍长,就近包抄之形更为有情。
龙脉经逾2公里充分脱卸蜕变,脉尽河边镇东南,阎氏祖居准确地建在了滹沱河东。
将军出阵旗鼓张。古代战场上的这一常态,与风水要求毫无二致。换言之,带甲马为父母山的阎氏祖居,若没有旗鼓贵人诸砂相夹,即使有结作亦难于贵显。
风水实践中,马山行龙,脉从马身中出者若成立,主贵,古人断可有五府之位。更有贵龙,既有天马,又有马台,两旁双出旗鼓夹之以行,此乃出将入相之象。
马山带甲的阎氏祖居,有没有这种风水气象呢?
32岁被封一等侯,42岁获授一级上将,统治山西38年,为国民党大陆政权最后一任行政院长……阎锡山集王、侯、将、相于一身,爵高权重,位极人臣,在民国官僚中可谓绝无仅有。
阎氏祖居内局佳,外砂也不弱。
先看左侧。文山东南,一面大旗劲插,旗头高昂近傍,有力相夹,旗摆曳向西南,充分舒展。只是旗头之下出现几个锯齿般的缺口,挺拔的旗形因为残缺顿时多了几分变数。旗有破损,为将胜败不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主之人日后的命运。相比之下,祖居少祖山地官元经瓦扎坪西出的圣阜山,虽然高度不及,但形态却漂亮得多。
长达 5公里的圣阜山,如旗如枪,成为祖居屏蔽于外而不可或缺的青龙。此山很有特点,势如逐浪,径直西出,其中连抛三峰,星顶或尖或圆,远观近看不尽相同,峰与峰之间悠长绵远,从容不迫,最大限度地展开。山南看,如盖如笔;山北,站在阎氏祖居观之,则如旗形长展,旌旗浩荡。
马立文山
次看右翼。折西结作的文山,面西北而上之势竟一时难以遏止,作为真龙大结的外重白虎砂,余曜连绵北上,至滹沱河出水口处有力兜收,拦截河水后余气渡水继续北上西进。与祖居保持一定距离的这列白虎曜砂,鼓角相连,一起一伏,如猛虎咆哮而出,分外威武。其张扬之势符合马山结作的一般性特点,避免了过于靠近祖居而可能给主人带来的烦恼。
龙脉于横马中出,下有马台,左旗右鼓,两旁张扬排列,阎氏祖居犹如大将出阵,与天马相应的旗、鼓与马台悉数咸备。
文山立马,马山不但带甲,而且插旗挟鼓,河边镇东面的这一特有的风水现象,事实证明没有虚生,更不会浪费。
与风水相合,1949年6月13日,风雨飘摇中的南京政府在最后的时刻让阎锡山登上“相位”,在广州过了一把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瘾,阎锡山也终于够得上“出将入相”了。
阎锡山最后的败局,似乎有悖于风水,其实又与风水相关。
后砂暗反,水破天心
“察情意于面目之间,辨真假于向背之际。”
前辈风水师的经验之谈,尤其适用于阎氏祖居。
河边镇东南约10多公里的系舟山脉,山地形成一个凹部。龙脉从此跌断过峡后,分左右两路直趋西北。主脉浩浩荡荡,尽于文山,耸起高大天马,是为正结。
与此同时,其右路山脉形影不离,与主脉相隔仅数里之遥,紧密随行,尽于文山之东、祖居的后方,有力作护。
可惜的是,作为护从的右路山脉,并不能善始善终,而是在文山东面撞背而来作为祖居倚靠之时,突然分支北上,再逶迤东北,横列于滹沱河南,开张展翅,迎面向北,作为旗、鼓诸山摇旗呐喊,对五台山南下的另一正结之穴极尽恭维迎接之状。
阎锡山祖居地形图
前面的无限风光令人陶醉,来自后面的隐忧则通常难以发现。而实际上,后面的缺陷、漏洞正是不容风水师忽视的问题。
阎氏祖居来龙的贵耀,无可置疑,但后面倚靠之脉一正一反,先朝后反,西局完美,东逆暗伏,侧后明合暗反,表明了护砂顾它而去的坚决。
现实中的忻口会战,日军从娘子关乘虚而入,打了阎锡山一个措手不及,已经让阎交了一次学费,这种学费竟然继续让他交够了一辈子。
阎锡山可能至死也弄不明白,他的结局竟是如此的不祥,以至于来不及在家乡为后人做点什么。
“良禽择木而栖”,正如阎锡山的人生选择一样,阎氏祖居的后靠之砂在关键时刻另投明主。
此外,后砂有问题,也表明了靠山不稳。尽管他扶主的态度是那样虔诚,但靠山一旦倒塌,自身也随之崩溃。滹沱河北,五台山龙脉磅礴南下,堂堂正正,绝不猥琐局促;系舟山脉西出文山之龙,阎氏祖居坐东南向西北,就局而结,虽明堂宽广,左右对称,有辅弼之象,但缺少一种磅礴正气。
龙力不足,在一定的时间内,在生死的对决中,弱方只能败下阵来。这种现象,与一般意义上的龙脉贵贱无关,但它又是阎氏祖居后砂反身而去的直接反映。
文山左翼旗山
砂存败象,水非全美。阎氏祖居前面的水况又如何呢?
阎氏祖居前面的滹沱河,为山西省内主要河流之一,属季节性河流,汛期宽则数百米,窄亦逾百米。滹沱河左水倒右,至阎氏祖居北面约 5公里处,有狮象把守,水口关锁重重。
“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交牙截水者最宜耸拔,当面潴水者惟澄凝。耸拔者如赳赳武夫之捍城,澄凝者若肃肃贤臣之拱卫。”
水口之砂,最关利害。水口的有力关拦,证得其内铁桶般稳固,坚如磐石。证得祖居结作之真,龙力之大。阎锡山成功统治山西近4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水口在风水上的作用功不可没。
然而,同为滹沱河水,却一美一丑,以一明一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滹沱河的流向问题。
完美的流向应该是,滹沱河水环绕山边曲折而流,但滹沱河偏不这样,而是自西南向东北,在阎氏祖居前的宽大明堂上,斜穿而过,宛如正方形的对角连线。
对于广袤的忻定盆地而言,滹沱河无疑是一条吉祥之水。但就阎氏祖居至虎山以东,青龙方圣阜山以北至祖居白虎砂滹沱河出水口这片特定的范围来说,则截然不同。滹沱河在阎氏祖居前自然形成的流向,风水上名为“水破天心”。
水破天心,蕴涵着什么样的风水意义呢?
赋云:“为人无子,只因水破天心”,直言其凶。
《地理人子须知》对此有专门论述:“天心者,当穴前明堂中正谓之天心也。若有水融聚,谓之水聚天心,主巨富显贵也。若此处水穿堂直过,谓之水破天心,主财不聚而人丁稀,且水既直穿,气必不聚,不可求穴,或有穴亦化假不真,误下之主财散人微。”
阎氏祖居前的水破天心,情况并没有像风水前辈说的那么严重,尚不至于影响到真龙大结是否成立。
阎氏先祖在确认吉地成立的基础上,可能也意识到水破天心的厉害,屋址尽量西出,以图靠近滹沱河。但穴法如此,天然生成,水破之局无法更变。客观上讲,离水而居,预防水患,不仅是阎家所必须,还是普通人家的传统做法。
阎锡山祖居风水态势图
水破天心一定程度上破了阎氏祖居堂局之元气,意味着再牢固的营盘,再巩固的统治,到了一定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破绽。局面一破,便一发不可收拾。
离文山数里,距滹沱河水三、四公里而建的祖居,与祖居后方靠文山而葬的阎家祖坟,无一例外受到滹沱河水的影响,解除不了一水破局的潜在威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等时机一到,衰败不可避免。
阎氏阴阳宅,除了故居外,祖坟已无存。阎书堂之坟在祖居左后方数百米处。当年为了葬父,阎锡山曾费尽心思。
下葬时,请了村里70岁以上的所有老人亲视入殓,表明棺材里没有金银财宝陪葬,以绝乡人日后盗墓之心,可谓用心良苦。
但人算不如天算,不到30年,阎锡山精心安排的这一切连同他统治数十年的山西王国还是顷刻间化为了乌有。
可至王侯将相,无法拥有天下,是阎氏祖居风水给人的预示。
砂水的有情与无情,交集在一起,难以分割。
围绕着阎氏风水,曾发生过一些故事。
据载,阎锡山在其父病重时,曾遍请风水名师寻龙点穴。少帅张学良特意介绍东北一位名叫狄如海的风水先生为阎父择地。可惜,这位狄先生走遍河边村附近的山山水水,却找不到一块理想的地方,只好悻悻而去。
不知是老眼昏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竟使这位狄先生如此有眼不识泰山。
就在阎氏祖居东北数公里,徐向前故居坐落在滹沱河边;往南数公里,薄一波祖坟立在张家村后山上。
出将入相、名人辈出的多处真龙大结如此强盛地配置于十数里之内,实非一般地方可以比拟。
五台山下灵气聚钟的这片土地,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要比驿马坊“十三山”张氏坟茔徒有的虚华强得多。
文丨竑缘・啟罡
图丨桐源文化、网络公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