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磊。受访者供图
▲2008年6月,安磊在四川什邡“抗震救灾”前线从事志愿服务,搬运简易板房的保温板。
▲2021年1月5日,爱心人士把自热米饭等食品交给安磊,委托他转交货车司机吴师傅。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于力、郭翔、张博群)1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两张同款背影照,为何会走红——“横跨”十多年,一位大连普通市民志愿服务的初心未变》的报道。
近日,一组横跨13年的同款背影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一张拍摄于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背后写着“抗震救灾”;一张拍摄于2021年大连战“疫”一线,背后写着“金普加油”。这两张照片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辽宁大连金普新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安磊。
“10多年过去了,模样和身形都有很大变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毕业的小伙子了。”38岁的安磊指着自己的照片说。10多年间,他从事志愿服务的初心并未改变。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安磊毅然加入志愿者队伍,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这张照片拍摄时,安磊正在搬运建造简易板房的保温板。安磊说,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子,志愿者们一天得搬200多块保温板,每天工作到凌晨。日复一日,安磊在灾区一干就是20多天。
“当时被电视上汶川地震后惨烈的场景触动了,那时候我才25岁,没考虑太多,一腔热血就去了。”安磊说。
从那时开始,安磊成为一名志愿者,平时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13年里,安磊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病儿童,而且他始终坚持“亲临现场”传递温暖,“我一定要亲自去看捐助的患病儿童,有时候捐钱,有时候哪怕只是带些水果,尽自己所能。”
2020年12月15日,大连金普新区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当晚,金普新区交通运输局成立转运组,承担转运密切接触者至隔离酒店的工作。安磊负责转运组的统计和调度工作。
安磊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四五个小时,吃住在办公室。即便如此,下班后,他也会牺牲一些休息时间,为封闭管控区的群众传递药品和急需物品。
“受疫情影响,金普新区部分区域实行封闭管控,因为我在转运组工作,有通行证,所以志愿者们都把求助信息和物资转交给我,由我来传递。”安磊说,就这样,凭借自己的“特权”,他充当起封闭管控区域“摆渡人”的角色。
2021年1月5日,安磊接到了志愿者们转来的求助信息。一位来自北京的货车司机吴师傅,在大连疫情发生之前来金普新区送货,在准备返程时遇到疫情,被困在封闭管控区域内。大半个月的时间,吴师傅吃住在自己的货车上,每天只能靠方便面和火腿肠充饥。在帮助吴师傅的过程中,同事给安磊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看着熟悉的背影照,安磊想起了13年前汶川的抗震救灾,志愿者“同事”为他拍摄的一张相似的背影照。1月11日,安磊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出了两张照片,连同帮吴师傅渡难关的信息。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大连本地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他说:“刷‘抖音’,看到自己两张背影照片‘火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大连的爱心人士为吴师傅捐赠了自热米饭等食品,送到了安磊的单位,委托安磊转交给吴师傅。
类似的求助信息,安磊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最多一天接到6个求助。疫情发生的一个月来,安磊为百姓递送药品和急需物资二三十次,驾车行程200多公里。
2020年12月26日,志愿者微信群转来一条求助信息,一位家住封闭管控小区的孕妇因患有心脏病,需要一种特殊药品。如果不能及时用药,孕妇和胎儿都会面临危险。
“这是救命的药,交给我,你们就放心吧!”当天晚上9点多一下班,安磊顾不得吃饭,匆匆赶往患者所在的小区,把药品交到孕妇丈夫手中。返回路上,瑟瑟寒风中,安磊内心很温暖。
“帮助一个人,就是帮助一个家庭。”无论每天忙到多晚,安磊丝毫没有怨言,他早已把志愿服务当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他说,身为一名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觉得十分自豪。
因工作忙碌,需要24小时待命,安磊已经很多天没有回过家了。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9岁的儿子从媒体中看到安磊的事迹,打电话过来说:“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自己的背影照片“走红”,是安磊怎么也没想到的,“这次疫情中,金普新区有上万名志愿者,都在默默付出,我只是他们中间最普通的一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