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陈家沟即将打造太极“国潮文化”中心,亮点一睹为快!

今年,“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在河南省选取了9个村落,由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和设计师工作室的9位老师担任营长。整个乡村营造行动中有很多创新,Workshop(工作坊)是其中之一,由营长带领学生现场调研并设计的形式切实有效。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周艺南营长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3位学生在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工作坊——“太极非遗的空间蝶变”Workshop,打造与当地非遗相结合的空间设计作品,潜心探索乡村发展的新道路,在对太极拳深入了解之后,充分考察当地现有空间,提出在相对单调的乡村界面“A”中插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未来属性的空间“B”的想法。

陈家沟: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

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有洛水汇入,一清一浊两股河水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一幅天然“太极阴阳图”,这就是“天下太极出河洛”的由来。

陈家沟处于河洛汇流处附近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数百年里,这里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流传着陈王廷东沟创拳、杨露禅偷拳等故事,成为举世闻名的太极圣地。2020年12月17日,中国太极拳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下,“乡村旅游+非遗文化体验”产业正在为当地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世界各地的人来到陈家沟体验学习太极的魅力,感受古朴的传统民居。

概念生成

周艺南团队先后三次到陈家沟进行实地考察,在天才书院,他聆听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天才大师讲述陈家沟变迁历史和太极拳的传承脉络,领略了一代代拳师致力于太极拳推广的不懈努力;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他与陈炳老师探讨了对太极拳文化的理解,在陈炳老师的指导下研习太极拳招式,在一招一式之中更加直观感受到“太极拳是连接身体与心灵的桥梁”;在街头巷尾,同村民、游客进行了广泛调研访谈,梳理景区规划的瓶颈问题:当前的陈家沟,已经形成了以太极拳教学为核心的产业引擎,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配套服务和空间织补,构建面向青年人的“国潮文化”中心。

在6月末,大赛秘书处在陈家沟组织举办了为期8天的设计工作坊——“太极非遗的空间蝶变”Workshop,周艺南团队带领学生深入现场,头脑风暴、推敲方案,邀请地方领导、景区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村民代表、运营方、施工方等共同探讨,挖掘太极拳文化现状,走访地方建材工厂(木构、瓦构、砖构等),提出了具有创意性的设计成果。

团队提出:针对每个空间点位,运用一新一旧两种材料并置演绎,呈现“太极”飘渺、朦胧的空间氛围,让传统与时尚在对比中共生。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调研第二届黄河非遗赛点

省文化和旅游厅执法处处长李俊生、非遗处处长于洁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姬光辉听取现场汇报

温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史玉龙、副县长王欢欢等一同参与讨论

调研空间点位

一方面为与古色古香的王廷大街相融合,另一方面需要植入现代时尚的空间要素,周艺南提出:通过抽取太极拳的6个关键词赋予不同空间以独特含义,分别是,动静、节律、明暗、导引、生长、开合,与6个空间点位一一对应。

水塔茶室

扭转太极,山水人间。通过瓦与钢材的强烈对比,新旧的碰撞,传统与未来的呼应。同时,置入曲线元素与水塔契合等。

村口景观

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蓄一发。通过太极的意向,通过延伸、扭转、置入绿化等手法打造出不一样的、具有号召传承意味的村口景观。

其后还有太极文化中心、巷口景观、一米展览、天才广场四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充分考虑新旧交替,未来与传统紧密联系。

白天,大家集中画图研讨,夜晚,老师会为大家改图并布置第二天工作,常常做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有个晚上大家只睡了两个小时。虽然辛苦,但师生对于设计的热情丝毫不减,老乡栽种的西瓜大桃在酷暑中送来点点凉意。

学生说

“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讲授,我们来到乡村,走进实地,通过乡土文化考察、村民需求访谈、传统民居测绘、建筑材料选择,在乡村学习,在实地成长,考虑落地搭建问题等,更加聚焦了社会需求和真实建造,相信每个人都在这紧张的八天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深切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感受到中国乡村的发展机遇,努力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焦作文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